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10年新疆塔城农机化工作成绩斐然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3-02  互联网

2010年,新疆塔城地区农机局围绕四大基地(粮食、棉花、畜牧、区域特色农产品)和六大产业(优质小麦制种、现代畜牧业、外向型设施农业、红色产业、优质打瓜和特色林果),延伸农机化服务,推动农机化工作,全面完成了2010年的目标任务,为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高作物单产、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新贡献。

一、2010年农机化发展势头强劲

1、农业机械数量稳步增长。农机总动力达到168.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9%;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21.81亿元,增长9.7%;拖拉机拥有量达63268台,增长2%,农机具拥有量达171049架,增长14.3%。

2、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中型拖拉机28325台,增长24.1%。大中型拖拉机数量占动力机械的44.7%,比上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74415架,增长40.8%;小型拖拉机34943台,增长-8.6%;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96634架,增长0.05 %。

3、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再创新高。全年完成机耕面积422.85千公顷,耕地机械化程度达99.4 %;完成机播面积423.4千公顷,播种机械化程度达99.0 %;完成机械化收获面积304.4千公顷,机械化程度达71.9%,较上年提高了5.9点个百分点;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1.0%,提高了1.9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4、农机经营总收入稳步提高。农机化经营总收入10.39亿元,增长12.6 %;玉米、打瓜、棉花、辣椒的机械化收获等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业生产减少支出约4600万元,对农业生产贡献率达20%。

该区农机化发展填补了三项空白:打瓜、辣椒全程机械化收获填补全疆空白,棉花的机械化收获填补地区空白;棉花、打瓜、番茄三种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历史性突破。

二、围绕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各项农机化工作全面推进

1、理清发展思路,探索农机化服务模式。 认真审视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准确把握发展脉搏,强力冲破发展障碍,整体推进各项工作。掀起大学习凝心聚力、大讨论创新思路、大调研破解难题,科学制定了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了九项农机化发展保障措施。提出农机化工作要实现一个目的、认准两个定位、重视三个转变、坚持四个原则、提高五个装备、推广六类机械、提升七种能力、推进八个进程、树立九种意识。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塔城地区农机科技推广促进行动方案”和“十二五塔城地区农机化发展规划”。

2、加强调研创新,促进农机管理科学化。实行农机化工作“行署与各县(市)、地区局与各县(市)局”双向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工作单独考核评定,健全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办法,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充分调动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强化督查指导,及时掌握重点工作动态,提高指导的针对性。

3、扎实开展农机化抗灾救灾保春耕等工作。奋力抗击冬春暴雪、洪水、低温灾害。落实到位铲车60台,推土机50台,挖掘机30台,大中型拖拉机6000台,对大型抢险机械实行统一调度指挥,满足了受灾严重的裕民县、托里县抗灾机具的需求。面对雪腐、雪霉病造成冬小麦大面积死亡和春播适宜期缩短的不利形势,集中机具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受灾冬麦的补种、改种、田间管理和春小麦播种作业。春耕期间共抽调约600名农机工作人员组成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指导,确保我区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4、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禁止”和“八个不得”的禁令,做到了:提前筹备、详细规划、方案制定科学、操作程序规范、监督检查全面。组织二次专项检查,共抽查22个乡26个村62户农民购置的117台(架)补贴机具。举办了首届塔城地区农机购置补贴产品供需见面洽谈会,在沙湾、乌苏组织了分会,农机部门现场办公。全年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800万元,较上年增长16.4%;争取县(市)补贴配套资金及补贴工作经费共计132.78万元。共有7663户农牧民受益,带动农民自筹资金2.54亿元,购置各类农机具8231台(架)。通过有效调控引导,地区农机化呈现三个转变:即由农机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由结构功能单一型机具向多功能、组合、复式作业机具转变;田间作业由传统简单粗放模式向精化、标准化作业模式转变。

5、推进“农机经营合作化”。开展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选派了3名县局分管领导参加了自治区专项培训。加强建社指导和运行扶持,成立了9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落实优先补贴政策,为农机合作社成员补贴各类机具32台,充分调动农民组建合作社的积极性。农机合作社总数达16个,有134户农牧民入社,注册资金3146万元,拥有各类农机具294台(架),全年经营收入约2400万元。有4个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及维修点被确定为农业部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点。农机专业合作在促进土地整合、提高经营效率、推广农业机械化高新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6、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农机作业标准化、农机销售规范化、农机维修定点化。组织召开了作业质量现场会,组织五县二市农机局局长、农机推广站站长赴农七师、沙湾县、乌苏市进行了农机作业质量观摩学习并座谈,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进一步提高了该区的农机田间作业质量。办理一级营销《许可证》43家;二级营销《许可证》10家;三级营销《许可证》34家。营销企业持证率达到95%,进行专项治理,促进了农机销售明码标价。农机维修企业及维修点审定办证或换证达126家,占总数的96%。全年接到农机作业质量投诉75起,经过调解,赔偿经济损失近30万元;返工重做1530亩。受理、调查、调解各类农机产品质量投诉30起,已结案28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约60万元。

7、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农机推广示范化。按照“示范引领、科技推动、基地创建、项目支撑”的原则,以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农机科技创新及设施农业设备、节水设备、残膜回收、收获机械、畜牧机械推广为重点,共建立了18个万亩高产综合机械化示范基地。申报了8个农机推广项目,5个项目获得立项,到位项目资金规模达578万,完成了2011年额敏县、塔城市“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及乌苏市360万元残膜回收项目的前期准备与评审工作。6个项目通过了地县科技局的成果鉴定,3个被评为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召开地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现场展示演示会16场(次),协办了自治区北疆片区牲畜机械化转场现场会。依托项目共引进推广各类先进适用机械近6000台(套),其中棉花收获机3台,辣椒收获机6台,籽瓜联合脱籽收获机132台,新增棉花一膜六行、八行宽膜播种机475台,残膜回收机1009台,设施农业机械642台。玉米、打瓜机械化收获程度大幅提高。开展机械化土地整合工作,沙湾县整合土地20.8万亩,乌苏市整合26万亩。和丰县整合土地1万亩,塔城市整合土地2万亩。

8、拓宽领域,实现农机培训多元化。做好农机常规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机职业技能培训,走多元化培训的路子。成立了地区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鉴定站,取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定点培训机构资质。举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班57期,培训3033人,鉴定2535人;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200人;职业技能培训班40期,培训502人;农机大户培训班39期,培训2809人次;新训拖拉机驾驶员2112人,增驾1465人,复训45150人次。重视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努力建设规范化农机培训学校,充实教学内容,强化培训实用性。提高了农机管理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技能,提高了农机操作人员的农机作业水平和安全生产意识。

9、依法行政,实现农机监理法规化。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把开展“三项活动”、推进“三个建设”、提升执法能力作为监理工作重点,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态势良好。通过广播、电视、板报、事故案例、散发宣传单、张贴标语、设立咨询台、出动宣传车、讲座、悬挂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机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塔城市、乌苏市农机局牵头组织开展了农机突发事故应急演练。在“春耕生产、五一、夏收、三秋、国庆”期间进行农机安全大检查, 安排部署了为期十天的跨县(市)农机安全生产换防联检工作。把好农业机械注册登记准入关、考核质量关、年检质量关,检审坚持“服务优质化、检验规范化、机具安全化”的原则,不断规范检验程序,提高检验质量,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3个、示范乡38个、示范村234个、示范户10260户。检验率为96%,人机比达到84%。排查事故隐患7104项,纠正违章26987人/次。共发生农机事故8起,死亡1人,重伤2人,轻伤7人,直接经济损失0.3万元。

10、加强廉政建设,提升执政效能。围绕“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强化党的建设。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廉、纠风工作做到了“四个一起”,开展了农机系统行风评议,实施三规范,即:业务规范、财务规范、行为准则规范。开展提升执政效能攻坚工程,开展创先争优绩效考核工作,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实行业务办理限时制、服务承诺制、违诺责任追究制和业务办理错误追究制。

一年来,塔城地区农机系统用全新的理念和视角谋划工作,用务实高效的作风推进实践,用扎实苦干的劲头抓好落实,为农机化事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http://farm.00-net.com/jx/1/2011-03-02/156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