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的迫切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必然要求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更需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近几年,我国农机装备数量快速增长,结构不断改善,农机作业水平迅速提升,作业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加快,对培育造就更多高素质农机化实用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农机化作业水平已超过50%,这意味着农业生产一半以上的作业量已经由农业机械来实现,全国4000多万农机手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机操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操作技能还比较低,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到位率还不高,特别是精通跨区作业、农机合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生产经营能手还比较少。必须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才能不断提高农机化从业人员的科技化、知识化、信息化水平,培育造就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是推进科技进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化需求与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真正把农机化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两个助推器。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新机具新技术不断开发应用,农机作业领域向更宽广范围拓展,农民买得起农机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但由于农机化新技术普及程度低,缺乏农机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知识,用不好、效益低等问题比较突出。在加强农机具购置支持力度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才能使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才能加快农业新装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特别是加快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化肥深施、土地深松、秸秆还田、高效植保和旱作节水等主推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夯实农机化发展基础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的紧迫任务。教育培训能力是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目前,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培训机构建设滞后、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手段相对单一等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以提高行政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作业服务能力为目标,依托教育培训和技术推广等机构,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巩固和完善农机化教育培训网络,推进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培训公共服务能力。——是促进安全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有效举措。农机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也直接影响农村的和谐稳定。开展农机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迫任务。近年来,在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农民自身安全意识淡薄、技术操作不熟练、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等问题。2009年,全国发生在国家等级公路以外的农机事故836起,死亡262人,受伤603人,直接经济损失732万余元。特别是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农机化领域的拓宽,卷帘机等农业设施装备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农民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操作使用不当,安全事故出现高发态势。近几年,个别地区仅卷帘机造成的伤亡事故就多达108起,死亡22人。必须加强农机化安全教育,增强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做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才能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总之,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事关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和人才强国建设。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切实提高对做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把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农业生产 农机具 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