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河南: 创新服务内容 延伸服务载体


河南省积极创新农机服务方式,努力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为基础、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强化工作能力建设,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农机服务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成为农机经营者最渴求的资源。为此,河南省不断创新信息服务方式,丰富信息服务内容,力求快捷有效地提供信息服务,增强农机经营者直面市场的能力。从2006年开始,河南省就开展手机短信服务,引导农机跨区作业有序开展。五年来,仅省气象部门就免费发布手机信息500多万条。为了获取基层第一手信息,河南择优确定了25个县作为信息点联系县。省局每年都拿出50万元,对信息点给予1—3万元的资金资助,与信息点签订目标责任合同,要求每个信息点按时按规定报送信息,并依据信息报送时效、数量、质量实行末位淘汰制。加强基层信息点建设,从源头抓好信息采集工作。今年,河南省农机局还开展了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在部分市县200台联合收割机上进行系统终端实验性研究。与此同时,漯河市农机局与漯河市联通公司也联合开展建立跨区作业调度指挥系统试验。采用手机定位技术、电子地图和大型数据库比对分析等先进技术建立农业机械管理系统。

当前,推进农机化发展很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发展农机合作社。搭建好这个平台,打牢这个基础,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机化发展层次和质量,而且能够有效延伸农机公共服务载体,弥补乡镇农机服务缺失,完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为此,近几年来,河南把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坚持不懈,强力推进。三年来,省政府共安排1.045亿元,对919个次农机合作社给予资金扶持或机具奖励。同时,专项安排农机合作社贷款贴息资金,提高融资能力。目前,全省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机合作社已发展到3050家,平均每个乡镇1.61家,入社农户达3.4万户,服务农户338万户,年农田作业量7228万亩次,社均固定资产300多万元,社均大型机械25台,社均服务收入87万元。焦作、济源、新密市实现了合作社区域全覆盖。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在承担农机公共服务工作、提高公共服务效果等方面显示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农机合作社贯彻落实农机化方针政策、组织开展群众性自我宣传教育,扩大了宣传力量,加快了宣传普及,易于被群众接受,增强了落实效果。近年来,河南在水稻育插秧、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推广工作中,依托农机合作社建立试验示范基地的达60%以上,减少了组织环节、降低了工作协调量,增强了试验示范效果。农机合作社80%以上建立有培训场所、农机修理车间,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业务、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传递政策、市场和技术信息,通过以修代训、以师代徒集中开展机具维修保养,提高了技术管理水平,推动了农机培训普及深入。农机合作社相对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大局意识。“三夏”、“三秋”关键农时季节,河南都依靠农机合作社建立应急服务作业队,实施困难群众农机作业帮扶、平衡农机作业市场、开展紧急救助支援,提高了农机组织调度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信息服务 联合收割机 农业机械化 社会化服务体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