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鲁冀吉豫 玉米机收亮点纷呈各有千秋


孙红梅

金色九月,收获的季节,“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的大幕已经拉开。作为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山东、河北、吉林、河南,今年做了哪些准备?有哪些经验可资借鉴?9月3日,在全国玉米机收暨“三秋”农机化生产现场会上,四省农机局的经验介绍可谓各有特色,亮点纷呈。

山东:玉米发展机械化将推动山东提前跨入农机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山东省的玉米收获机械化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全省玉米收获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去年,全省玉米联合收获机发展到2.4万台,玉米机收面积1613万亩,玉米机收率达35.8%。今年在补贴的拉动下,新增玉米收获机1.3万台,总数达到3.7万台。山东省在坚持行政推动的同时,通过多年的技术创新、试验示范与宣传推广,解决了穗茎兼收、根茬破除和秸秆粉碎还田等玉米联合收获方面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研制出了性能和质量以适合黄淮海流域为主、面向全国的多型号、多品种、多功能的悬挂式、互换割台式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系列产品,使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产品质量、技术性能和适用性不断提高,生产能力迅速提升。目前,山东省上规模的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达15家,年生产能力过万台。占全国的90%,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可靠性总体有效度均达到98%以上。

为了指导和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山东省农机办通过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目标、步骤、分区格局、技术和组织模式以及工作对策等进行专题研究后,提出了“中部率先发展,东部加快步伐,醅跨越提升,全省整体推进”的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思路。在示范推广的基础上,在全省建立各级玉米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120个,通过人员培训、售后服务等各种手段,确保农民机手买好、用好玉米联合收获机,顺利开展玉米机收作业。

据山东省农机办主任林建华介绍,为了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步伐,从2004年来,山东省共落实省级以上农机补贴资金12.96亿元,将其中80%以上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用于补贴玉米收获、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机械及配套的动力机械,全省累计补贴玉米联合收获机3.4万台。其中,今年中央补贴资金和省财政补贴资金,已补贴玉米收获机1.03万台。

为了让农民手中的玉米收获机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山东省农机办借鉴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以省内作业为重点,开展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和订单作业,推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按照“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牢固、作业收益稳定”的原则,把跨区作业与半径作业服务相结合,科学确定作业的服务半径。在县域内,推行玉米机收跨乡、跨村合同作业;在玉米收获机械比较多的县,立足省内,组织开展跨县、跨市作业,并组织有条件的地方,赴河南、安徽、河北等省市开展跨省作业。预计,今年山东省玉米机收跨区作业机械达到1.5万中,跨区作业面积将超过800万亩。

林建华表示,山东农机化发展正处于提前实现向高级阶段跨越、今年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关键时期,今年玉米机收面积要确保完成2000万亩以上,机收率达到46%以上,力争达到50%的目标。

河北:今年机收率将达到20%以上

河北省的玉米收获机械化开始于2001年,当年全省玉米收获机的保有量是100台,2004年发展到200台。之后随着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玉米收获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年以后,基本以每年翻番的速度递增,已经由2005年的800台,发展到2008年的7000台,今年有望突破1万台,机收面积达到800万亩,机收率达到20%以上。据河北省农机局局长张连才介绍,截至2008年底,河北省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达到5385台,专用玉米割台1662个,玉米机械收获面积达到456万亩,玉米机收率达到13%。今年,截至目前全省共新增玉米收获机2424台,受益农户达到2321个。

张连才说,为了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步伐,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新突破,今后,该省要采取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政府补贴与农民自筹相结合,自走式、背负式、互换割台式相结合,促进机具保有量上规模、上档次。全省玉米机械化收获率每年提高5-7个百分点;2012年力争玉米机收作业水平达到30%以上,石家庄市等核心发展区域玉米机收水平达到60%以上。到“十二五”末,全省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60%以上,石家庄等核心发展区域玉米机收水平达到80%以上。在发展布局上,将以冀中南部夏玉米机收为突破口,以国家和省财政农机购置补贴、玉米机收示范县为重点,普遍布点,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争取在部分县率先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以此带动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石家庄、廊坊、沧州市要率先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相结合 收获机械 粮食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