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兴机创业六十载 强农富民铸辉煌


今年5月下旬,由蒙城县许疃镇任启岭等20余户农民组成的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队,在四川广汉首战告捷后,又转战湖北荆门。作为该县今年出征的第一支跨区作业队,只经历了短短十多天,平均每台收割机的收入就超万元。整个麦收下来,全省7万多台联合收割机可获利15亿元以上。

“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遵循效益优先的经济规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效益问题,没有好的效益,再先进的农机也推广不开。有了好效益,人人都会欢迎农业机械化。”项安琪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许多农机户为提高机械利用率,获取更多收入,开始小麦机收跨区作业,以盈利为目的的农机作业服务初露端倪。1995年9月,东至县王文江、袁由理两户农民筹资32万元,购买了1台日本产“洋马”联合收割机开始水稻、小麦跨区收获,开创农民购买高档进口农机之先河。2001年,庐江县同大乡农民倪合长凑钱买了一台背负式联合收割机,搞社会化服务赚钱。到2004年底,他已有了3台高档联合收割机、2台中拖和犁、旋耕机、开沟机等配套机械,并承包了1025亩耕地。2005年,在国家补贴政策支持下,他又买了2台插秧机。经过这几年经营,农机和土地的效益明显增加,年收入能达到50多万,成为名符其实的农机大户、种粮大户。

“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解决好机械化大生产与千万农户地块细碎的矛盾。农机跨区作业为解决这个难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项安琪说,跨区作业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了机具的重复购置,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使买不起农机的农户也用得起农机,让小农户也可以使用大农机,参与到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中来。

由于跨区作业的迅速发展,安徽省联合收割机发展从1995年开始起步,2008年就发展到8万台。现在农民购买的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大概2~3年就可收回成本。目前,跨区作业已从小麦机收扩大到小麦机播、机耕,扩大到水稻机收、水稻机插、玉米机收、马铃薯机收、秸秆还田、植保等环节,诞生了一批农机专业户、农机作业合作社和作业公司。

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后,还给农民开辟了与农机化相关的就业新门路,农机作业服务、销售、农机维修、燃油供应等服务已成为农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02元,比1954年的60.57元增长了 69倍,同期全省农机化经营收入达到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名列全国第三。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以家庭承包经营制为基础的土地流转正在有序展开。土地流转造就的土地整合连片正好适应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在要求土地流转加速和扩大,机械化成为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利器,推动着现代农业新业态的形成。安徽省农委最新统计显示,到2009年5月底,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92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7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机械化大生产和土地规模经营,提升了农业效益,也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力地拓展了农民的增收空间。

经过各级农机校培训的大量农机操作手和驾驶员,成为安徽省农村中科技文化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群体。到2008年底,全省有农机驾驶和操作人员374万人,占农业生产经营户的1/3以上。全省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达1200万人,农村100亩以上规模经营的种粮大户超过1万人。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经降至40%以下。农机作业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提高了农机经营效益,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增强了农民的增收能力,促进了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项安琪表示,未来十多年时间,将是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大发展、上台阶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农机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预计到2020年我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70%,进入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化将全面实现,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转变更加注重,农机化发展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将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小麦 拖拉机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