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驴养殖,能否“跑”出加速度——起底山西驴产业发展现状


  龙头不活,龙骨不强,山西养驴业在松散中自然就难以做大,就只能在别的省份驴产业多元化、高端化的发展过程中扮演“跑龙套”的角色了。

  “当前山西毛驴养殖有市场有需求更有问题。”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李步高则从另一个角度与记者一道分析了当前我省毛驴养殖面临的尴尬。

  立足问题说问题。李步高指出,目前毛驴养殖户绝大多数还只停留在“养驴谋皮”这个节点上。而发展毛驴养殖业,仅靠一张驴皮还拉不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因为就整个驴皮市场而言,或许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但对整个毛驴养殖产业而言,还未为可知。

  “另外,不得不说我们欠驴太多。”李步高实话实说,以我省最高的农业学府——山西农业大学为例,近十多年一直没有开设马术动物(主要是驴、马等动物)这门学科,一直没有任何一个教授专门探究驴的养殖,同时在畜牧部门也始终没有专业的团队关注驴、研究驴。缺人才、缺技术、缺团队,何谈驴的品种选育、饲料开发、疫病防治和技术支撑?尤其是作为一项养殖产业,如果不在源头(品种的选育和改良)上做文章,很难做到持续性的发展。

  “山西毛驴养殖没有做大,面上是科研缺位、母驴缺失和行业缺爱,里子则是散养化始终没有走向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李步高一针见血总结道。

  幸运的毛驴

  推动驴业跑起来,农业部门正谋划“推一把”

  毛驴是不幸的。因为作为一个养殖品种来说,其一直被划在特种养殖的行列,所以始终没有得到畜牧部门的重视,更谈不上在资金上给予贴补。

  而毛驴又是幸运的。从全省驴产业座谈会上记者获悉,借助产业扶贫和精准脱贫这股时代的东风,我省将毛驴养殖与贫困户有效“对接”,在养殖方式上正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忻州市涌现出“养殖规模户+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政府扶持村+养殖企业+贫困户”“养殖企业+银行+保险+贫困户”“政府助力+公司运行+贫困户代养”等多种模式。山西天一生态农牧产业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推出了“零风险养殖、三代齐致富、六级促增收”的产业扶贫模式……这些新颖的模式,整合了上下游资源,加强了政府、企业与农户的合作,为我省毛驴养殖吹来了阵阵暖风。

  更让人振奋的是,为推动我省驴产业的发展,日前省畜禽繁育工作站根据省农业厅和省畜牧兽医局的安排,已初步编制完成了《山西省驴产业化建设工程规划》(2017-2025)(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的出炉,让规模养驴户喜上楣梢,纷纷发出“终于等到这一天”的感叹!规划以构建现代驴产业体系为总纲,以全力实施母驴工程为切入点,提出了良繁体系建设、养驴大县培育、推进产业化经营、建立优质饲草料基地、提高优质安全水平等一揽子建设内容,并就打造山西驴养殖全产业链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规划向社会发出了一颗强烈的“信号弹”,那就是,下一步我省或将把发展商品驴养殖作为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加快脱贫步伐、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抓手。

  “多养驴、养好驴,强化政策扶持已摆上案头。”省畜禽繁育工作站站长杨连仲向记者透露,我省正计划建立以农民为主体、企业投入为补充、政府补贴为激励、金融信贷为支撑的一种全新的毛驴养殖投融资机制。

  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双管齐下,重点扶持种驴场、种公驴站以及种驴的引进,改良技术的培训;贴补规模养殖场、家庭农场及养殖户;对养驴大县的龙头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同时省畜禽繁育工作站还计划协调各市县,在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税收及用地等方面为养殖企业、规模养殖户开设“绿灯”,全力开创山西毛驴养殖一个全新的局面。

  省畜牧兽医局局长谢卓则表示,毛驴养殖是一个充满新希望的新产业,扶上马、送一程,畜牧部门有信心也有决心将毛驴打造成继猪、鸡、牛、羊之后,我省的第五大养殖产业,引领更多的农户稳定“发驴财”。

  有了农业部门的“撑腰”,山西驴产业“跑”出加速度,看来指日可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畜牧 阿胶 品种 产业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