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泗镇瀑泉村“第一书记”韦可扶贫记
说起瀑泉村,当地人都会想起拉的屯的莲藕,因甜、粉、丝少,常常供不应求。如今,该村的莲藕不但打响了名气,也为贫困户带来更多福利。“村里产业基础薄弱,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一亩,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土地上种出高效来。”韦可作为瀑泉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经过多方调研,最终决定在瀑泉村莲藕种植上作文章,以党员引领贫困户成立瀑泉村荷泉莲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助力脱贫攻坚。
“合作社刚提出来时并不被看好,有的人更愿意单打独干,经过几个党员带头人的努力,终于争取到大家的支持。”韦可说,瀑泉村莲藕曾是古代皇帝的贡品,产量虽不算高,但也供不应求,借着金融扶贫的契机成立合作社,打造“一村一品”前途大有可为。
最初是村委干部谭庆杨积极主动加入扶贫带富队伍,后来在她的鼓励下,今年5月,谭庆杨与党员谢恩伍、黄国明等7位党员带头与返乡农民工覃能灿、覃能斌成立瀑泉村荷泉莲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不少社员都主动申请入党,加入到基层党组织中来,带领更多老百姓走上致富路。
秋风徐徐,荷叶田田,行走在荷塘小路上,各色雨伞在夕阳余晖中摇曳生姿,别有一番风味。“这是育苗基地,有30多亩,明年春天就可以移植了。”韦可介绍,他们还要打造一个立体的生态种养绿色旅游基地。“荷塘里饲养了约两千尾鱼苗,我们还有30多亩林地,可以放养生态土鸡。”土鸡、果树、莲藕、鱼苗,在外人看来是不关联的,但这是韦可一个整体化的脱贫思路,也是为村民开辟一条拥有长期性收入的渠道——走生态旅游乡村路线。瀑泉村因瀑布得名,但单靠这个很难长期吸引游客,若是有了土鸡、鱼、果蔬,加上怡人风光就会引来游客,为整个村带来更多额外收入。
愿景是美好的,但落实起来还是碰到不少问题。目前基地最大的问题便是缺水严重,不少荷叶开始泛黄,看着让人心疼。为解决水利灌溉问题,韦可近日都忙着在各个联系单位奔走。联系挂点(后盾)单位财政局,也积极跟市政府汇报情况,联系专家组进行调研等,最终形成了建设水利工程的解决方案,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销路方面,韦可也早就找好路子,与南宁、柳州的客商已经签订了协议,这些客户表示有多少就收多少。拉的屯的莲藕都是预售的,本来就供不应求,这下更不愁卖不出去了。不过韦可还是请人设计包装了5斤盒装莲藕,放在村里的小卖部寄售,并且还计划走电商路子,与阿里巴巴合作,拓宽产品销路。如今合作社初现规模,全村63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产业覆盖率100%,贫困户可轻松实现脱贫。
“有条件要脱贫,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脱贫,更何况瀑泉村上下齐心协力呢!”这是韦可给自己驻村工作的一个总结。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6-10-18/1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