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吉林蛟河:酸酸甜甜小蓝莓 增收致富大作为


  整个春夏,是蓝莓的开花、生长期,到了六七月,一串串绿宝石般的果实,慢慢变成粉蓝色、蓝紫色,由坚硬酸涩变得柔软多汁。每棵树的每根枝条上都缀得满满的,蓝光莹致,果香诱人。

  这也就到了游客前来采摘的旺季。白玉红说,她的蓝莓基地在种下第二年就开启了采摘模式,整个7月,没有一天断过游客,今年来的人就更多了。

  可能是缘于自己的另外一个身份——永吉县林业产业协会会长,白玉红对北大湖的蓝莓产业下一步该如何发展,思考得很多。白玉红觉得,因地处风景区,又紧邻口桦公路,交通极为便利,作为北大湖旅游项目的一个亮点,蓝莓产业在当地适合搞采摘,这不但能满足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的需求,让人们尽享亲手采摘的快乐,还能减少基地雇人采摘的人工成本,同时,基地产出的优质蓝莓又可以卖上一个合理的价格,正可谓一举多得。

  正如白玉红所言,依托北大湖旅游项目,伴着花海和漫山遍野的其他百果,北大湖的蓝莓基地,恰似一片待开发的蓝海,有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2 分镜头

  “2015年7月初,我们乡举办了第一届蛟河市前进乡八里堡村蓝莓采摘节。今年,我们举办了第二届蛟河长白山蓝莓文化节。从办节的名称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的想法是把前进乡打造成全国闻名的蓝莓之乡。”蛟河市前进乡党委书记、乡长孔令波开口就逮住了蓝莓产业发展的方向。

  方向正确,模式就清晰。“经过多年的努力,蛟河市黄松甸镇通过举办黑木耳节,打造出‘中国黑木耳之乡’。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如法炮制,打造出远近闻名的长白山蓝莓文化节。为此,我们确定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园区+农户的生产模式,依托乡内的红叶岭国家森林公园,打造集特色种植、采摘体验、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模式。”他说。

  模式清晰,路径就会明确。“按照这一目标和模式,我们确定了蓝莓产业发展路径。一是持续举办蓝莓节,以此扩大我们乡蓝莓产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享受这一产业。二是鼓励农户扩大种植规模,计划5年内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建立苗木培育基地2个,形成集中连片、便于管理的产业园区。三是引进加工龙头企业,建大型冷库,注册统一商标,扶持合作社发挥作用,实现集中种植、就地统一收购和加工的集约化、链条化生产。四是把我们乡的蓝莓产业纳入到蛟河市夏季旅游网中,与周边旅游景区和各旅行社合作,吸引更多游客来采摘、观光。五是加强与吉林农大等院校合作,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发蓝莓种植新品种和加工新技术,不断提升蓝莓产业的后发动力,实现蓝莓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他说。

  3 全景

  太诱人了!看到了,你就会忍不住去摘下来;摘到了,你就会急不可耐地放到嘴里。皮薄肉嫩,又大又甜——这就是蛟河市松江镇插树岭村农民郑贵禄种的“雪兰”蓝莓。这些天,在郑贵禄的枫林家庭农场,前来采摘蓝莓的游客络绎不绝。

  郑贵禄接待游人采摘蓝莓收费很讲理:入园门票每人50元,随便采,随便吃;把自采的蓝莓带走,因为人们肯定要挑最好的摘,而且会产生损耗,所以每斤50元;购买农场统一采摘的蓝莓,每斤30元。很多游客起初认为价钱有点贵,但体验之后觉得特别值。

  这么好的地方,在全市各县(市)区并不多见。据了解,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相关富农惠农政策指引下,在相关部门的扶持和一些大户的带动下,我市蓝莓种植业已经遍布蛟河、桦甸、舒兰、永吉等地,有的已经形成规模。但是,品质特别优秀、适合接待采摘的蓝莓园寥寥无几。

  郑贵禄的蓝莓园可以说是我市蓝莓种植业与采摘旅游业完美结合的典范。枫林家庭农场位于蛟河红叶谷景区腹地,地处红叶谷景区主路旁边,交通特别便利,附近还有插树岭村、爱林渔场、老爷岭景区、庆岭活鱼一条街等旅游热点,蓝莓采摘可以与插树岭峡谷漂流、爱林渔场游松花湖吃鱼宴、攀登老爷岭主峰等旅游项目做伴,形成相互辅助的完整一日游、两日游线路。拥有如此优势,其蓝莓种植业自然容易迅猛发展。

  郑贵禄的探索过程也恰似我市蓝莓种植业发展的缩影。“种植蓝莓要实现高效益,选择品种最关键。很多同行因为信息匮乏,犯了‘挖到筐里就是菜’的错误,栽种了外地淘汰的落后品种,等到明白了,因为先期投入较高,又舍不得更换。”郑贵禄也有同样的经历,但他比较果断,他舍得把不够优秀的蓝莓树拔出来、当柴烧,然后重新投资换上优秀品种。通过近10年的摸索、实践,经过优中选优,2013年,在郑贵禄的蓝莓园,终于有一个叫做“雪兰”的蓝莓高优品种脱颖而出。“果实品质好、产量高、耐存储、耐运输,植株特别耐寒、易于管理……就是她了!”郑贵禄选中“雪兰”,当年一下子栽种十多亩。好事不能独享,此后,热心、耿直的郑贵禄在同行圈里奔走相告,呼吁大家选择“雪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蓝莓 品种 黑木耳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