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李峰: “家乡土地结出的果实最甜”


  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机械化操作仿佛一夜间改变了中国传统农业在人们心目中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同样是“鸡犬之声相闻”,却把人们印象中的农村变成了可以采摘、垂钓、游乐的“世外桃源”。

  宏伟的新农村建设蓝图,正在召唤和吸引着千千万万像李锋这样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懂技术的“知识青年”“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他们到农村的目的就是要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带领和引导乡亲们摆脱贫困、摈弃落后,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和生活模式,过上更加轻松、更加愉悦、更加富足的日子。随着人们生活模式、饮食结构的调整和安全、健康意识的提高,河北农民一定要搭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这趟快车,盯紧“城市餐桌”这个大市场,做好“互联网+”这篇大文章。

  专家点评

  长安就业局 付为民

  B “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都不能轻言放弃”

  在书里和电视里,人们一天就可以从创业的起步看到成败,现实中的创业却不同,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想要成功,有时要走上好几年。“没有经历过痛苦的蜕变,就不会体会到成功的甘甜。”李锋的话云淡风轻,充满哲理,但是,其中的滋味,只有他体会最深。那一次次的跌倒,一次次的打击,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温室大棚修建之前,李锋开始了长达半年的考察,转了大半个中国,搜集了一些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他返乡开始建造大棚。一边建大棚,一边高薪从山东聘请了两位种植专家,解决技术难题。然而一两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李锋静心思索:技术、管理上的漏洞都很大。他把贾彦飞请来做自己的技术总管,又找来村里德高望重、有着娴熟种植经验的老人,一边提供技术支持,一边管理工人作业,公司慢慢走向正轨。

  2014年,神花农业基地刚刚起步,生产作业有了规律,发展也刚刚小露头角。望着大棚里各种长势良好的作物,李锋一直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打算返回廊坊处理公司业务。就在此时,一场狂风不期而至。狂风卷着沙石,像一只只锋利的爪子,掀起了大棚上覆盖着的塑料膜,肆意地糟蹋着即将成熟的果实。这风眯了李锋的眼、也割伤了李锋的心。狂风过后,温室大棚里的作物因为温度的骤变,纷纷打蔫、落果,整个基地满目疮痍,李锋缓缓蹲下身,颤抖着手轻轻抚摸着折断的菜苗,创业的激情也仿佛被风刮得七零八落。

  那段日子,闲言碎语扑面而来,一些村民对他指指点点,甚至有人对自己家的孩子说,以后千万别学他这样傻。李锋默默承受下来,脑子里全是基地工作人员一张张殷切的脸。“我倒下了,他们怎么办?”李锋咬咬牙,从头再来!

  然而祸不单行,2015年冬,河北省遭遇了极端的天气,大棚内种植的多种蔬菜,不断出现减产,呕心沥血培育管理的黄瓜、西红柿、青椒等作物全部失败,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万元……看着眼前这一切,李锋觉得这是老天在跟他开玩笑,他也开始怀疑,自己坚持走的这条路是否正确。“那个时候压力太大了,除了县里的支持,自己的全部资金都投到这里了,眼看着全打了水漂,心里真不是滋味儿。”李锋回想。可他转念又想,这也许就是黎明之前最黑暗的那段时光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既然你选择了,就一定要做出成绩,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都不能轻言放弃!”李锋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再一次站了起来,凭着一股坚强的信念,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开创立体种植模式,合理间作,终于再一次破冰而行,迎接曙光。

  C “以互联网+农业的模式,我们开辟了新格局”

  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李锋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带领乡亲脱贫致富,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先后吸纳了周围村庄10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并鼓励这些人员自学或参加培训,到现在已经有20多人成为出类拔萃的技术骨干和种植能手。

  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创新就变成了锦上添花。2015年,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绿色有机食品正逐渐走上普通消费者的餐桌。李锋又在思考一个问题:要带动村民致富,传统农业的种植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要把蔬菜生产、销售做成一个产业,从蔬菜的种植栽培到走上餐桌,形成一个种植规范、食品安全、绿色有机产业链。今年4月,河北省检验检疫局批准河北神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出口备案基地,李锋全身心地开始把基地打造成一个全新的生态农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温室 蔬菜 黄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