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吉林扶余市:“绿色风” 抢“鲜”机


——扶余市蔡家沟镇腰号村发展绿色蔬菜侧记

  7月3日一大早,扶余市蔡家沟镇腰号村党支部书记刘占军的电话就响个不停。“村里生产的绿色蔬菜成了抢手货,我得好好选选买家。”刘占军说。

  绿色蔬菜成致富新引擎

  在腰号村700栋大棚里,第二茬柿子已长得鸡蛋大小,有的已泛起了红晕。“再有10天,我们的柿子就全面上市了。”作为腰号村绿兴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刘占军无论从种植品种和销售市场都了如指掌,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全村人的钱袋子。

  腰号村是扶余市棚菜生产专业村,2004年被评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棚菜已成为全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2015年蔬菜大棚发展到1450栋,占地面积400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42﹪,户均1.6栋。2015年棚菜收入6400万元,人均收入18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7%。种植品种主要以西红柿、黄瓜、豆角、香瓜等为主,产品除占有当地市场外,还远销哈尔滨、广州、上海、南京、昆明等大城市,并出口到俄罗斯,年蔬菜总产量为6万吨,总产值为8400万元。

  回忆起近20多年发展历程,刘占军说,“酸甜苦辣”尝个遍。

  1991年,村民刘兆春、项玉范、项喜丰在村里的号召下自筹资金,分别建起了面积2亩的蔬菜大棚,当年每栋大棚纯收入7000元。看到效益的村民自发行动,1998年,该村蔬菜大棚已发展到500栋,此后随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2002年,全村蔬菜大棚已发展到1100栋。

  为了打开销路,刘占军领着农民多次到外地参观、学习、了解市场行情,这才有了后来的蔬菜批发商到村里蹲大棚、抢购蔬菜。

  安全营养绿色蔬菜新格局形成

  提起近年来村里变化,刘占军感慨万千。“过去菜农担心蔬菜销路,现在外地客商都知道我们这里产销无公害蔬菜,纷纷来抢购,销路根本不用愁。”

  本着为餐桌安全负责的态度,腰号村积极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率先在棚膜蔬菜中推广应用了遮阳降温,避雨防湿防病,阻隔、防虫网、黄板诱杀、生物农药等杀虫防病技术,增施生物有机肥,实现蔬菜生产全程无害化。为提升蔬菜的品牌效应,争创名优品牌,扶余市为腰号村申请注册了“绿兴”地方名优蔬菜品牌。

  为适应市场均衡、多样、安全的需要,扶余市走出了一条经济、节能、高效的设施蔬菜的发展道路。在栽培模式上已形成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间套复种等不同栽培模式。在品种结构上,由过去单独的番茄、黄瓜、豆角发展成为茄果类、瓜类、豆类、叶菜类、根茎类、浆果类和食用菌类等九大品类300多个品种。在种植结构上,有春提前,秋延后的春秋棚,夏秋之间间套复种生产,冬季的日光温室生产。在经济效益上以精细蔬菜为主,优、新、特、稀蔬菜为辅,食用菌、浆果类为补充的棚膜经济结构,形成了棚菜均衡上市、品种繁多、安全营养的生产新格局。

  棚模经济让扶余人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规模化种植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扶余人正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绿色蔬菜产业基地。

  扶余市把“棚膜经济”作为改善民生、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全力加快棚膜经济建设,落实目标责任制,在政策、金融、技术等多方面全力扶持,为全市棚膜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绿色种植抢占“鲜”机

  蔡家沟镇腰号村是当地有名的绿色棚菜村,是扶余市高标准棚膜蔬菜生产示范区之一。今春该村把2200多栋大棚扩大有机种植面积,努力做到“不让化肥播进去,不让农药掺进去,不让除草剂拌进去”,让绿色产品卖上好价钱。

  “两亩半地一栋棚,纯利润六七万元,老百姓都乐坏了。”刘占军说,“村里的绿色蔬菜远销上海、杭州,甚至俄罗斯,农民不用走出去,拉菜的车一辆接着一辆来收。这几年,老百姓种植大棚蔬菜的热情高涨。”

  在棚菜温室里,种植户老王忙活得汗流浃背。“要想让蔬菜占得‘鲜’机,农民的思想得抢先,做法也得抢先。”刘占军说,当许多农民还在埋头种玉米时,村里率先种植大棚黄瓜,待到各地纷纷兴起种大棚黄瓜时,村民们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西红柿套栽油豆角。去年,村民们种植了20公顷大棚香瓜,一个大棚收入6万多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大棚 黄瓜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