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甘肃高台县农民有增收“黄金产业”


 

  “这些年,我们一家人算是尝到了发展制种玉米的甜头了。”日前,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镇红新村,提起发展玉米制种产业的收入时,村民陈文杰乐呵呵地说,他种植制种玉米已有近20年,从最初几亩地一直发展到26亩,每年制种玉米的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去年,我把26亩地全部流转给了县种子公司,不仅每亩地有800元的土地流转纯收入,还跟媳妇在公司做起了制种玉米基地工人,一年至少收入4万元!”

  地处河西走廊腹地的高台县,是甘肃省的玉米种子生产大县。“我们全县耕地面积59万亩,其中超过76%的耕地适宜发展制种玉米。”高台县县长杨成林说,如今,在高台,更多的农民身上正发生着跟陈文杰家一样的变化,全县有1.8万户农户参与发展玉米制种产业,农民来自玉米制种的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14%以上,玉米制种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深挖优势,打造玉米制种产业新格局

  “高台发展玉米制种具有天然的优势,是理想的种子生产基地。”杨成林说,高台境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易于耕作,戈壁、沙漠、绿洲相间,属典型的灌溉农业区,这里的农民具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生产的杂交玉米种子籽粒饱满、色泽鲜艳、发芽势旺、商品性好。得益于这些优势条件,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至今,玉米制种产业迅速成为了高台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占农民收入比重最大、农业效益最为显着的支柱产业。

  陈文杰所在的骆驼城镇红新村是高台的玉米制种大村之一,全村八成的耕地都投入发展玉米制种,年产值达900多万元。近年来,红新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3550亩耕地流转给县种子公司建设玉米制种基地。“现在土地平整了,田间道硬化了,浇水施肥方便了,种地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红新村支部书记陈立文告诉记者,“近年来,村民们的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生产条件也大变样,这都是沾了县上打造国家玉米制种基地的光!”

  “2013年,高台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县。作为玉米制种大县,在新的时期,在成绩面前,高台丝毫不敢懈怠,始终在想方设法深挖优势,全力推进玉米制种产业提档升级,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高台县农委主任程继云告诉记者。近10年来,高台通过整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农田节水等项目资金,加大对建设玉米制种“四化”基地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提升“四化”基地建设水平。特别是近3年来,全县已累计投入6150万元用于制种基地建设、管理,形成了玉米制种向优势产区集中、生产组合与基地结合、优势基地与优势企业结合的格局。

  力破瓶颈,推动种子生产能力提档升级

  “事实上,在高台玉米制种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生产基地不够集中,基地土地平整程度差,机械化程度不高,水利及加工生产设施不配套,企业销售经营能力弱等瓶颈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建设国家玉米制种基地不得不面对和破解的瓶颈。”杨成林说,为进一步提升全县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能力,提高基地玉米种子的产量、质量,县上持续整合项目资金,对分散土地进行流转平整,推广应用肥水一体化膜下滴灌节水、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种收等综合技术,推动玉米制种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迈进,并努力争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县建设项目的扶持。

  “2015年,高台县获批了计划总投资5578万元的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杨成林说。根据项目批复,高台将在3年内改造建设玉米制种基地3万亩。“为了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县上采取了最强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最严格的程序,精心进行了谋划,举全力突破瓶颈问题。”杨成林说。

  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农业部计划司挂职干部、张掖市政府副秘书长霍剑波的关注。“在推进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玉米制种企业基地不稳定,面积落实难,产业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程继云说,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霍剑波与县乡干部一起与企业主、农户、村干部促膝交谈,深入调研并寻求破解之道,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创新经营机制、强化项目支撑、建立诚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奖励机制等六个方面的措施,帮助高台县的制种企业和基地建立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使制种企业与骆驼城镇健康村等多个村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制种 玉米 制种 制种产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