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返乡创业大学生李锦恒:致富路上勇攀登


 

  地处威宁自治县东南的龙场镇河块村,是一个极其边远偏僻的小山村,这里山高路陡,平均海拔2200米。在这个小山村的龙家箐组,大学生李锦恒在父母的支持下,返乡创业,在家里养起了鸸鹋。

  初生牛犊不怕虎

  对于威宁自治县龙场镇河块村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来说,李锦恒算得上是从大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了。然而这位父老乡亲眼中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却没有走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考试谋职业的路,他觉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010年刚大学毕业时的李锦恒,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天生就有一股超乎常人的闯劲,他的人生梦想是赚到足够多的钱,让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母搬出河块村,让父母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

  带着梦想,2010年刚跨出校门的李锦恒毅然选择来到了工地上,和工匠们一起干起了苦力活。

  由于李锦恒具有良好的文化水平,加之他说一不二,敢想敢做,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不久便从普通的泥水匠中脱颖而出,做起了工程管理员。不到两年的时间,李锦恒凭自己的实力取得老板的信任,担任起了工地的负责人。

  几年下来,李锦恒从工地上赚到了一些钱,他将赚到的钱买了房买了车。同时,赚到钱的李锦恒,还将自己工地上的挖掘机开回老家,在未通公路的山梁开通了一条两米多宽的毛路。

  可是,风风光光的李锦恒却在一次不慎投资中血本无归,惨痛的教训让这个原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阳光青年尝到了不少苦头,初次产生了想改变创业方向的念头。

  几番走访掂量后,李锦恒觉得当下最缺失的是绿色食品。最终他决定返回家乡,搞养殖或种植。

李锦恒的父母正在给鸸鹋投食

李锦恒的父母正在给鸸鹋投食

  养鸸鹋获父母支持

  正当李锦恒琢磨着如何返回家乡创业致富时,一次去上海的旅途中,认识了一位姓陈的鸸鹋养殖大户,在认真交流的过程中,李锦恒了解到鸸鹋养殖是一个新鲜且待开发的行业,市场潜力大,非常适合创业。

  李锦恒是个说干就干的人,在了解鸸鹋养殖这个行业非常适合他做之后,当即就下定决心和那位姓陈的朋友远赴广州、澳大利亚等地对鸸鹋养殖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中发现,鸸鹋不仅稀有,而且全身是宝,肉质比牛肉还好,油可做药和化妆品等原材料,蛋具有观赏性,还可做艺术品。考察完后,李锦恒如获珍宝,十分高兴,他立即就去学习养殖技术,然后带着养殖技术火速返老家修建养殖基地,准备投资养殖鸸鹋。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后,一个用水泥砖包围起来的200多平米的基地建起来了。在朋友的帮助下,2014年1月,李锦恒花了10多万元从澳大利亚通过“海运+空运+客运”的方式将120只幼鸸鹋,一路千辛万苦地运回了老家河块村。

  据不完全统计,一只鸸鹋养殖的开支一天在10元钱左右,而且它的成长期比较缓慢,几乎要3年的时间才能成熟,才能下蛋销售赚钱,整个鸸鹋的出售也才是最佳的时期。

  由于鸸鹋养殖成本高,对于李锦恒来说,养殖起来十分不易,资金紧缺,困难重重。

  面对资金的紧缺以及所处的困难,李锦恒不得不再次回到工地上干起曾经让他血本无归的工地苦活,挣钱帮助养殖鸸鹋。鸸鹋养殖和照顾的重担落在了父母的双肩上。

  李锦恒说,养殖鸸鹋十分辛苦,一日三次喂食必须按时完成,每天从清晨6点将鸸鹋从养殖房里放出来游逛,并进行清早第一次喂食,中午1点过钟进行第二次喂食,下午5点过钟又要进行一天中的最后一次喂食,并将们赶回养殖房休息,等到第二天又重复前一天的喂食工作。而且随着鸸鹋不断长大,所需食量大得惊人,单是鸸鹋喝水的供给每天就需要150至200来公斤。

  但为了鼎力支持儿子,让儿子早日实现致富梦想,李锦恒的父母任劳任累,每天起早贪黑,帮助儿子喂养照看鸸鹋。

鸸鹋下的蛋可达0.5公斤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牛肉 养殖大户 缺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