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河北滦平县:蔬菜产业“扮靓”农民“致富路”


 

  隆冬时节,记者在滦平县大屯乡兴州村尚亚蔬菜园区看到,一个个蔬菜大棚整齐排列,一眼望不见边,随意进入一个大棚,整排的油菜绿意十足,生机盎然,点缀在油菜行间的小仪器更是令人瞩目。

  “可别小看这玩意,它是田间小气候测定仪,用来定点监控棚室内温度、湿度及光照数值等的变化情况,为我们生产解决了大问题。”随行的种植园负责人齐作清说。

  这只是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冰山一角。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市蔬菜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已成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产值占种植业的一半以上。蔬菜产业由规模向高效、由低端向高端、由露地向设施转变,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统计,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44.53万亩,露地蔬菜播种面积达到90.81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3.72万亩,总产量558.3万吨,实现产值87.1亿元,同比增长31.77%。

  做大做强“菜园子”

  “咱们园区不仅种植露地蔬菜,还栽植黄瓜、西红柿等无公害的有机蔬菜。栽植的蔬菜按照不同的需求配置不同的微量元素,通过高温灭菌、高温闷棚等物理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蔬菜没有化肥农药残留,一年四季长势良好。”齐作清告诉记者,如今,园区蔬菜已成功打入北京各大银行金卡会员、高尔夫会员、高档别墅区等高端客户群体,每斤蔬菜平均价格都在35—40元左右,是一般蔬菜售价的10倍,收入十分可观。

  而在承德县东小白旗乡塘头沟村,村民们在寒冬也都没闲着,村民吕凤国不仅自己承包大棚搞种植,还到邻近的大棚内传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当上了“田把式”,靠知识增加收入。

  塘头沟村原是一个只有几十户村民的小村庄,2000年初,吕凤国在县城打工时,得知县城周边好多蔬菜大棚要出租。吕凤国想,凭借自己的吃苦耐劳要是承包两栋大棚,自己来种植,肯定要比现在东跑西颠地打工强。于是,凭借自己的勤劳、精心,当年就赚了3万余元。

  在耕作时,他虚心向别人请教,购买书籍学习,逐步掌握了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第二年就赚了4万余元。棚里活忙时,他就把生产出来的蔬菜直接批发出去,活不太忙时,自己到市场直接出售,增加收入。看到吕凤国承包大棚赚了钱,村民们也承包起了大棚搞蔬菜种植,吕凤国还靠自己的技术赚钱,有时大棚里的农活让妻子照看,自己被周围的大棚户请去做技术指导,每天又增加二三百元的收入。他的瓜秧嫁接黄瓜高产丰收,深受当地大棚蔬菜种植户的推崇,成了他们村的“田把式”。

  园区的发展只是我市蔬菜提升规模优化组织化水平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优化区域布局,以土地流转为基础,扶持壮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现代蔬菜产业园区。全市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蔬菜企业达240多家,入社户数达到3万多户,提升了我市蔬菜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作水平。100亩以上规模园区(含育苗)达140多个。经过多年发展,我市蔬菜生产形成以拱棚为主,露地、地膜、小棚、温室等多种生产形式共同发展的生产格局,做到了四季生产,全年供应。

  抱团打好“蔬菜牌”

  平泉的黄瓜、承德县的白菜、围场的马铃薯……在平泉县举办的第二届文艺繁荣奖暨蔬菜产业文化活动颁奖大会上,不仅展现了该县蔬菜产业蓬勃发展的成果,也促进了全市蔬菜产业的大发展。来自全市各县、区的特色蔬菜亮相平泉蔬菜产业文化大会,汇成特色蔬菜“盛宴”。不仅有20多家平泉本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蔬菜企业,还吸引了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等全国知名企业。

  “这是我市近年来举办的一次规模大、规格高的蔬菜产业展示推介盛会,实现了我市市场与蔬菜基地、电商与基地、超市与基地等‘近距离’合作。”市农牧局司景伟告诉记者,推介大会顺应全国蔬菜产销发展形势同时,叫响了我市蔬菜大品牌,提高了承德蔬菜在华北甚至全国的知名度,加快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进一步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十二五”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这一国家发展定位,争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突出抓好蔬菜基地建设、示范县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建设、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创建、蔬菜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各县整合现有蔬菜品牌,按照“把京承、承平、承围、承丰四条公路沿线打造成为全市设施蔬菜产业带”的思路,全市“一盘棋”,大力推广优型结构日光温室,加快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发展步伐,目前全市设施蔬菜播种总面积达到了40.34万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大棚 设施蔬菜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