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重庆“阿恰”在新疆打拼24年 帮维吾尔族同胞致富


 

重庆“阿恰”在新疆打拼24年 帮维吾尔族同胞致富

尤良英在棉花地里。

  尤良英 潼南人,1970年生,在新疆种植棉花、红枣、核桃,带动当地人脱贫致富,2015年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对话

  重庆晨报:尤大姐,当初为什么敢做出这种很有风险(借钱)的决定?

  尤良英:我在新疆这些年,也得到过一位陕西的老军垦的帮助,我们相信:这世界还是好人多。

  重庆晨报:得到这么高的荣誉,有什么话想对家乡人说的?

  尤良英: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能够做和愿意做的事,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给家乡丢脸。我们全家人虽然远在他乡,但时时刻刻惦记着家乡,惦记着自己是个重庆人。

  “大家尽情唱歌跳舞,阿恰的家就是你们的家。”2015年9月24日,新疆人民欢度传统节日古尔邦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阿拉尔市十三团十一连职工尤良英家中,大家聚在一起过节,好不热闹。厨房里大盘鸡热气腾腾,客厅内客人们载歌载舞,茶几上摆着刚从地里摘回来的葡萄、红枣。

  几天后,2015年国庆节前夕,尤良英第一次到了北京,她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45岁的重庆潼南人尤良英在新疆生活了24年,在此期间,她不仅靠种棉花过上了小康生活,还帮助维吾尔族同胞脱贫致富,成为维吾尔同胞尊敬的“阿恰(姐姐)”。

  24年打拼,重庆妹子名声传开了

  “20多年前,做梦都不会想到我会在新疆扎根。”在氤氲着古尔邦节气氛的欢声笑语之中,尤良英打开了话匣子。1970年,尤良英生于重庆潼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2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丢下她和9岁的弟弟悄悄离开,尤良英不得不辍学回家,当起了“家长”。

  1991年,刚生孩子不久的尤良英听说新疆田多、机会多,没有多想,夫妻俩就坐上到新疆阿拉尔的绿皮火车。到了阿拉尔,夫妻俩进入建设兵团一师阿拉尔市十三团十一连,租了28亩地种棉花。没任何经验的尤良英看到棉花总不发芽,便跪在地上,用双手把较硬的土壳拨开。到了收获季节,夫妻俩踩着月光,凌晨就进地里摘棉花,伸手抹脸,竟抹了一手蚊子血。

  “土地不骗勤快人。”第一年,尤良英夫妻的棉花地收成就位居连队前列,拿到了1000元额外奖金。之后每年,尤良英家的棉花收成始终名列前茅,“重庆妹子干练泼辣能干”的名声传开了。

  借钱、教手艺,帮助工人致富

  渐渐地,尤良英扩大了种植面积,2006年尤良英需要摘棉花的工人。麦麦提带着维吾尔族同乡,到尤良英的地里摘了三个月棉花,就回了皮山的家里。

  几个月后的一个电话,改变了两家人的关系。“老板,我老婆得重病了,能不能借我一万块钱呀?我一定还你!”电话那头,麦麦提语气急促。

  一个相处了三个月的工人,一个急迫的求助,尤良英不能平静,跟丈夫商量后,夫妻俩还是做出了抉择。尽管1万元对于尤良英夫妻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但她还是立即租车赶到百多公里外的阿克苏,将钱汇了过去。

  两个多月后,麦麦提又给尤良英打来了电话,电话中没直接提还钱的事,只是让她去趟他家。“他家在一千公里外,我当时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拿回借的钱,但我还是去了。”尤良英瞒着丈夫,独自一人到了皮山县木奎拉乡八大队一小队麦麦提的家里。

  尤良英站在麦麦提家门口时被震动了, “这辈子我从没见过那么苦的地方,没见过那么破烂的房子,没见过那么穷的家……”尤良英说。此时,麦麦提位于皮山县木奎拉乡八大队一小队的家一片荒凉,房子是泥土糊的土墙、杨树枝盖的顶棚,低矮破烂,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具,一个土炕上摆放了几床被子。

  麦麦提含着泪比划着说,妻子治疗卵巢囊肿、阑尾炎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债,一家人靠天吃饭,只能靠微薄的低保金度日,加上养育三个小孩,还有年过八旬的母亲,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非常清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桃 红枣 葡萄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