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愚公”邓迎香:
我虽然搬不动这座大山但一定要凿出条致富路
邓迎香(中立者)和村民一起修隧道
邓迎香在精心管护铁皮石斛苗甫
1月4日,在麻怀隧道口,罗甸县扶贫队员听邓迎香介绍凿路脱贫情况
2016年元旦节刚过,罗甸县举行2016脱贫攻坚首战扶贫队员出征仪式,285名扶贫工作队员、历练大学生和特岗扶贫员开进该县脱贫攻坚主战场。记者 当天跟着大家来到沫阳镇麻怀村,远远就看到一个隧道口,该县的干部就指着一名妇女介绍:“这个隧道,就是我们的邓迎香主任带着大家历经13个年头打通 的!”
在罗甸,说起邓迎香,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从1999年开始,带领当地群众一起,连跪带爬,一捧一捧的将砂石送出隧道,一锤一镐将大山开凿,终于打出一条可以通行汽车的致富路来。
一个人凿山打隧道,村民被感动跟着她一起干
初见邓迎香,这名1972年9月出生的妇女说话铿锵有力。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看得出,她的眼神很坚定。
1990年,邓迎香从当时董当乡高峰村嫁到当时的董架乡(2014年并入沫阳镇),和麻怀村翁井组的袁端林结了婚。当她坐在袁端林牵来的马匹上,绕来绕去看着巍峨群山时,有些忐忑。
当时的麻怀村,家家户户都还用煤油灯照明。“当时想,既然来了,就安心下来,靠山吃山吧。”邓迎香说,可麻怀的山上石头太多又太硬,少有的几块土地也只是集中在山间腹地里。
罗甸县气候相对省内其他地方热,该村群众每天清早摘来新鲜水灵的蔬菜,汗流浃背、马不停蹄地送到镇上集市时,已经快下午了,新鲜的蔬菜早就变成了干瘪的“熏叶”。要卖猪、卖羊,也只能在家中宰割好,再用马匹驮到集市上去卖。
这些在邓迎香眼里,倒是可以克服,可是孩子读书,就不是那样简单了。“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晚上八九点钟才到家。”
1999年,罗甸县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从麻怀村到董架乡政府有7公里。然而因为大山的阻隔,拉电线成了难题。
当时的村主任李德龙提出挖隧道的设想。村里面请来交通部门技术人员勘察、踩点,大家意外发现“广山坡”半山腰上有一个40多米溶洞,溶洞北端刚好连接着麻怀村。村民们协商以溶洞为突破口,挖一条通往麻怀村的隧道。
村组干部带领麻怀村民,从山的两侧顺着溶洞水流方向,一锄一铲开凿。虽然隧道打通了,但是只能通过一个人艰难通行。村里面拉进了电杆用上了高压电,但是隧道不通车还是阻碍着全村的发展。
于是,邓迎香决定发起村子的群众一起修路。她首先想到打通隧道是修通这条路的前提,于是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当时的村干部。“要开隧道走大货车?想到哪里去了!”当时的村干部听到邓迎香的想法,马上不停摇头表示不支持。
“我搬不动这座大山,我也要凿出一条路来!一条致富的路!”坚定的邓迎香丢下这句话就走了。从那天以后,她一个人带着大锤、钢钎、锄头,来到隧道口自己打凿。虽然工程进度比她想象的要慢得多,困难也要大得多,但是她一直没有放弃。
她的执着和坚毅,感动了村干部,得到了群众的肯定,逐渐有人前来参与打隧道。半年过后,麻怀村有27户村民先后参加进来,当初邓迎香一个人干的工程,已经成了火热朝天的工地。
凿通隧道,她喜极而泣
邓迎香给大家分工,分组做三班倒,日夜不停进行施工。在她的号召下,困难的村民还集资购买大锤、锄头、蜡烛、煤油等工具,全心全力干下去。由于隧道狭窄,施工的村民只能紧挨着匍匐进洞,用钢钎、铁锤一点点掘土刨石,再用双手如接力般将泥石一捧一捧传递出去。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6-01-14/28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