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澄迈鱼鸭混养专业合作社和海南大学合作,申请了海南省产学研一体化专项资金,在原鱼鸭混养基础上,构建“虫—鱼—鸭—菜”复合生态种养新模式项目。
澄迈永发的养殖能手黄光任,也是鱼鸭混养模式的带头人。
位于澄迈县永发镇新吴地区的“虫—鱼—鸭—菜”种养基地。
穿上旗袍,站上三尺讲台,她是端庄优雅的大学教授。挽起裤脚,戴上草帽,踏入池塘鸡舍,她摇身一变,成了地道的农民。她叫张宝琴,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副教授,浙江大学农生学院昆虫所昆虫学在读博士,也是一名有着朴素农业梦想的“农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家住福建福州一个小山村的张宝琴,高考后选择入读学费较低的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现并入海南大学),学习植物保护专业。因为出身农村,张宝琴对农业、农民一直心怀一份特殊的天然情感。“我心底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归农业,帮助农民致富、造福一方,这也是我大学入党宣誓时,在心中许下的承诺。”
去年,当张宝琴偶然得知,海南省鱼鸭混养示范点——澄迈县永发镇新吴地区从事鱼鸭混养的4000多名农民,在养殖产业中陷入发展瓶颈时,她毅然决定加入这个行列,俯身农村,为农民养殖提供技术指导,立志带领大家走上健康绿色的养殖致富之路。
科技在哪儿?鱼鸭混养示范点陷入养殖瓶颈
毗邻海口的澄迈县永发镇新吴地区,生态环境优美,水源充足,山塘也多,适合养殖。20年前,当地农民黄光任结束了外出务工生涯,回到家乡搞养殖。经过艰难摸索,他带领当地4000多名村民,走出了一条以鱼鸭混养为主要模式的养殖路子。农户在自家的山塘水面上养鸭,利用鸭排放的粪便养水下的各种鱼类。10几年来,这种养殖模式,以年增长10%至15%的速度发展,成为永发新吴地区结构调整的亮点,成为全省最大的鱼鸭混养示范基地。
目前,仅新吴地区的养殖户已达到了1250户,水面10050多亩,年鸭产量1000多万只,从事养殖人员达4500多人,鱼鸭产品总产值3.2亿,纯利润4000多万元。鱼产品主要提供加工厂,加工后出口欧美等国家,鸭产品主要销往全省各地和广东、广西等地。经过推广,鱼鸭混养模式已辐射周边多个市县。
“我们因为养殖致富,但也遇到了很多烦恼。”身为澄迈积丰鱼鸭混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光任坦言,近年来,养殖的饲料和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养殖户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上老百姓对餐桌上的安全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品质也亟待提升。“现在鸭的收购价一直保持在4、5元一斤,养殖户年均收入4、5万元,规模和收入很难再提高。”黄光任说,大家迫切期待通过技术升级改善养殖模式,扩大规模,提高食品安全标准,走出瓶颈。“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养殖环境变差,也是我们担忧和苦恼的。”黄光任说。
靠科技改变现状,是农民都认的理儿。“科技”在哪儿?黄光任和当地养殖户曾经找来养殖企业合作,希望通过降低饲料喂养,少用药物,既降低成本,又提高鱼鸭肉质品质,但都因技术不成熟而放弃。“我们在想,大学里的教授就是‘科技’,教授上台能讲明白,下地能干明白,能帮我们开良方。”黄光任说,大家的愿望是年收入能再提高2万元。
就这样,通过多番寻找,张宝琴成了当地养殖户心中带领大家走出养殖瓶颈的人。因为本科所学的专业对口,加上心中有一个由来已久的农业梦,张宝琴欣然接受了养殖户们的求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11-02/7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