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上海奉贤区:大学生回归田头开发生态农业



  刻上祖辈印记的他们不走寻常路

  退休后当一个快乐的农场主,是很多城市人的梦想。对于世代务农的黄英来说,这是一个“梦中梦”。

  初夏的午后,阳光火辣辣的刺眼,黝黑的80后农场主黄英和她的水稻鸭、小羊、水稻、小麦在那里,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相隔黄英所在的农场10分钟车程的果蔬园里,她的好友、孙鹏孙昆兄弟俩正在微信上销售新品种水果玉米。

  和父辈们陈旧的种植模式不同,新一代80后90后农二代不再是单一的农民,他们集销售经理、技术总管、运营总监、研发专家于一身。但他们同时又反对滥用农药,希望回归传统的生态农业。

  梦想 兄弟俩打算复兴“草莓之乡”

  1988年出生的孙鹏和1990年出生的孙昆兄弟俩是奉贤区最年轻的职业农民。哥哥学的是工程管理,曾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过四年。弟弟当过世博兵,曾在一家健康企业做售后。两人都属于“半路出家”。

  兄弟俩所在的镇曾是当地有名的“草莓之乡”,在孙鹏记忆中,小时候当地家家户户种草莓。但在父辈时当地的种植业趋于没落。“正式辞职前,我们做了前期调研,发现以前的销售模式是农户将草莓放在铁盒里,摆渡到十六铺码头,再坐公交到五角场、提篮桥去卖。这种模式因为不符合市场经济,渐渐无人问津了。”

  孙鹏不想一辈子为人打工,想开创自己的事业。在前期调研中,他看到了家乡的许多土地被破坏,堆满了各种垃圾,肥力严重透支,滥用化肥、农药,破坏了生态平衡。看着家乡的土地被肆意毁坏,孙鹏想要自己回来种地,保护原本美丽的家乡,复兴草莓种植。

  和家里吐露了这一想法后,谁知家里人除了弟弟和爸爸外一律投了反对票。理由是当农民不体面、不赚钱,又苦又累。

  “一意孤行”的孙鹏开始在网上找攻略,无意中发现了最新的草莓种植技术,他赴农科院求教草莓研究专家高清华,一开始对方觉得他是普通的农民,但几句话一聊竟分外投机,更加坚定了孙鹏种植草莓的信心。在种植过程中,他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经验丰富的技术员沈宝昌经常到地里为这位年轻人传授种植经验,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高级农艺师李婉英、李丹更是耐心为其指导水果玉米的套种技术,为草莓园增加盈利点。在他的带动下,弟弟孙昆也加入进来,成为一对草莓兄弟。

  以前种草莓用的是小环棚栽培技术,现在则采用大棚栽培技术与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方法对了,他又引进了红颜、章姬、久香、申阳等几大新品种。因为苗的品质好,这几年,附近农户的苗生病的很多,草莓死了一大半。他的则相对好很多。

  草莓和人一样也会“生病”,兄弟俩同样碰到了用药问题,孙鹏采取的方式是先观察其他农户用什么药。然后到“三级甲等医院”问诊,即和农科院的高老师联系,拍照片,发Email,让对方对症下药。

  “老一辈的观念是种草莓必须要打药。我家的草莓今年开花结果后,一直没有打农药,损失惨重,所以产量只有别人的一半。”继一意孤行后,孙鹏兄弟俩再次选择了特立独行,注重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兄弟俩不做批发,每周两人开着面包车去送货,或吸引市民来采摘。“我们也不是完全不用药。种苗前期需要打,后期不打。像我们这样的农户很少。如果走批发是不可能不打药的。”

  不久,草莓兄弟的产品还进驻了大众点评、美团、糯米,两人还做了微信公众平台,接订单,管理客户。

  “很多人说现在当农民很赚钱。我们去年投资了30多万,去年销售额20多万,还没有达到盈利。今后,我们会考虑多元化经营,发展旅游农业,不只是卖草莓,还要增加田地的附加值。”孙鹏说。

  草莓下市后,草莓兄弟又种起了区农技推广中心推荐的一个国外的新品种——可以生吃的水果玉米(鲜食玉米),这种玉米比较甜,没有渣,在市面上不是很常见,受到市场好评。

  成就 7年间将200亩田变为300亩

  开过仅容一辆车的小道,来到奉贤区金汇镇新强村金建5组,黄英站在农场口,为记者一行引路。黝黑泛红的脸上,透着祖辈的印记。

  入口处的广场上,撒了一地金灿灿的小麦。黄英站在起着脚印的小麦中央,抡起靶子,把小麦翻动起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莓 水稻 生态农业 大米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