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地打工到回家种植黄花梨,从自己育苗到带动全庄人种植,上林县三里镇山河村岜妻庄村民何洪波,带领全庄人走出一条治理大石山石漠化、共同致富之路。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山河村岜妻庄是一个贫穷的瑶族村庄,而何洪波是庄里第一个“吃螃蟹”种植黄花梨的人。何洪波曾在海南打工10年,帮别人种植黄花梨。通过打工,他学到了黄花梨的种植、育苗技术。
2004年,何洪波结束了海南打工生涯,带着30株黄花梨树苗返回家乡。他在自家门前的菜地里种下这些树苗,最后成活了27株。
多年过去了,这些黄花梨树苗茁壮成长,部分直径已达20厘米。何洪波说,曾有人出价每株2万元左右要购买这些黄花梨,这让他看到了当中的致富良机,但他却不愿意卖:“我舍不得,因为这些树是我的宝贝,也可以说是全庄甚至全村乡亲致富的摇钱树。”何洪波说。
2009年,27株黄花梨在何洪波的精心管理下,开花试果。当年,何洪波就把黄花梨果收下来,用营养杯育出了1300多株黄花梨苗。当时也有人想出价每株48元买下这批树苗,同样遭到了何洪波的拒绝。
何洪波在离家1公里的山坡上,开荒种下了500株黄花梨。“说实在的,面对这满山遍野、杂草丛生和满是荆棘的荒山,我觉得自己是多么渺小,也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说起2009年创业伊始的感受, 何洪波坦诚地说,一开始他也不能确定这条路是否能成功。
然而,凭着敢闯敢拼的胆识,何洪波不仅走出了条种植黄花梨的致富路,还开辟了一个50多亩的果园,管理上千株果树。
治理石漠化的带头人
当看到从海南带回来的珍贵树种在家门口种活,形成满山翠绿的黄花梨树林,何洪波很开心。同时他又动起了心思:岜妻庄四面环山,山上山下尽长着些低矮灌木,种不了农作物。那么石头缝里能不能都种上黄花梨,既让群众增加收入,又改善生态呢?
带着这个想法,何洪波把用营养杯育出的黄花梨苗免费提供给乡亲们,让全庄群众都种上黄花梨,并不时教授他们在石头缝种植珍贵树种的成功经验。何洪波还建起了一处占地2亩多黄花梨育苗基地,基地一年可育苗10多万株,基本能满足全庄乃至全镇群众的种植需求。
何洪辉是何洪波的弟弟,2012年,何洪辉夫妻俩开辟荒山15亩,种植黄花梨1000多株。两年过去,这些黄花梨茁壮成长,部分树的直径已达4厘米。村民莫广兴也跟着种下黄花梨500多株,他告诉记者,目前全庄43户都在环庄山脚和山坡上种下黄花梨。少的有数百株,多的达上千株,苗木成活率高达98%以上。这些郁郁葱葱的外来“贵客”,俨然成为岜妻庄一道美丽风景。
随着岜妻庄黄花梨种植初步成功,让三里镇政府看到了治理大石山石漠化、让群众增收的好方法,并在双良、龙联、山河等村发动群众一起种植黄花梨广。目前,全镇种植黄花梨1000多亩,不仅当地生态有了良好的改善,当地农民也对致富有了新盼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05-07/1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