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河南鹤壁市气象局为粮食高产撑起“安全伞”


 

  “他每年种出来的粮食,够10万人吃一年。他种地,天上依靠气象卫星,地面借助气象基站,是全国第一个全面使用气象科技种粮的农民。”这是“全国十佳农民”之一、鹤壁市淇滨区聚喜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全合获奖时得到的评价。

  鹤壁市是全国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该市气象局紧紧围绕当地粮食高产创建和农村防灾减灾,构建了气象立体监测网,深入开展专业化、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全程参与农业生产,努力实现气象信息的全面覆盖。

  从地到天,农业生产的“千里眼”、“顺风耳”

  在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刘寨村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方,一套被栅栏围起的仪器特别引人注意,它是鹤壁市气象局安装的农田信息监视系统。这套系统不仅有360度旋转的摄像头对农作物生长进行24小时监测,还利用星陆双基监测平台对土壤水分、空气湿度和风速等要素进行数据传输和分析。

  农业气象技术人员在查看实时画面和监测数据时,如果发现病虫害以及农田土壤水分、空气湿度等要素达到预警值,就会通过手机客户端、气象大喇叭等途径及时向广大农民发布预警信息。

  “气象部门在农田里安装了这套设备,实现了农作物从种到收的可视化监测,为我们科学种田提供了依据。这些设备是我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这不仅能看见地里小麦的生长状况,而且地里的土壤温度、湿度等情况都可以轻松掌握。”唐全合说。

  “目前,全市建成了60个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安装了15套第三代农田信息监视系统,实现了对全市农田气象信息全覆盖。”鹤壁市气象局技术保障中心主任石俊峰说。

  从种到收,农业生产的“保护伞”

  2014年5月,农业气象业务人员通过孢子捕捉仪发现了赤霉病孢子,通过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在全县开展赤霉病防治工作,明显降低了赤霉病危害,浚县粮食生产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据了解,鹤壁市气象局在每个乡镇都建设了一个气象信息服务站,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气象信息服务点,并配备了1至2名气象信息员。目前,鹤壁市841个行政村共有气象信息员1219名,气象信息服务站实现了乡镇全覆盖。

  鹤壁市委书记魏小东称赞:“气象科技为全市粮食高产创建撑起‘安全伞’,是支撑全市粮食高产的‘法宝’之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业生产 土壤水分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