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四川大竹县:守望相助 她执着带动乡邻致富


 

  在大竹县城西乡有这么一位妇女,当地的人提到她无一不流露出由衷的佩服,不仅自家致了富,还巴心巴肠带动乡邻致富。她就是尹龙芳,在今年大竹县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5周年暨“最美家庭”故事分享表扬大会上,尹龙芳、杨山平夫妇所在家庭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最美家庭”。

  3月23日上午,记者在城西乡竹溪村钢架大棚食用菌基地里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尹龙芳。尹龙芳,快言快语,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女强人”。“我的创业历程像一本充满曲折的小说!”谈起自己走过的艰辛之路,尹龙芳却这样感叹道。

  尹龙芳,城西乡垭角铺村人,在家排行老四,前后有五个姐妹。年幼时,身患重病的母亲就离她而去,父亲只身一人将她和五个姐妹拉扯大。由于家庭收入微薄,尹龙芳读完初中便被迫辍学,先后进过麻纺厂、酒厂当工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贴补家用。由于父亲渐老和几个姐姐的相继出嫁,家里又没有青壮年劳动力,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尹龙芳身上。而从小就独立自强的她,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反而把家里上上下下打理得井井有条。父亲常对人说:“我家这个四丫头,那硬是比其他家儿娃子还要能干呢!”

  1985年,尹龙芳经过好心人介绍认识了同乡竹溪村小伙杨山平,杨山平家境一般,但为人忠厚老实,而且跟尹龙芳一样,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两个命运相似的人很快走到一起,结成了夫妻。

  婚后第二年,还没来得及尽更多的孝心,尹龙芳的父亲因病离世,这让刚出嫁的尹龙芳伤心不已。那时,想到丈夫的父亲、自己的公公还独自居住,没人照应。在尹龙芳的强烈要求下,杨山平接来了父亲同住。

  夫妇俩的小家本不富裕,公公来了之后,再加上自己刚刚出世的大女儿,一家三代四口挤在一个不足20平米的小屋里。为了摆脱贫困,尹龙芳开始阅读一些科普书籍,试着自己在家搞起了副业。养猪、养鸡、养鸭……她从姐姐那里借来钱,开起了“动物园”。看着妻子这股子不服输的韧劲,杨山平充满了干劲,重新拾起了自己的砖匠手艺,给人打工、盖房。

  随着女儿、儿子的渐渐长大,夫妇俩在电视、报纸上看到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萌发了外出打工学技术的念头。2000年,夫妇俩怀揣着仅有的几千元积蓄来到浙江,开始了打工生涯。到了浙江,尹龙芳、杨山平夫妇并没有和普通的打工大军一样进城市、进工厂,反而选择了农村。“一是熟悉农村,第二还是想学习些农业方面的技术,将来回去创业。”尹龙芳心里盘算着。

  在浙江某食用菌基地内,来自山旮旯的夫妇俩第一次大开了眼界,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现代农业,接触到了他们一直感兴趣的农业技术。靠着踏实、勤奋、好学,夫妻俩在园区里深受业主的信任,开始边做边学菌类种植技术。

  2009年,尹龙芳、杨山平揣着打工积攒的80余万启动资金,回到了家乡创业。在众多亲戚的反对声中,他们创办了一个绿色无污染生态食用菌基地,不久成立了大竹县晨曦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食用菌种植。“当时很多亲戚都说,你们两口子都40多岁了,孩子也长大了,现在打工挣了钱,回来了不享享清福,还折腾什么合作社哟?但我对丈夫说,我们现在既有资金又有技术,能在家门口干事创业,又能照顾家人,还能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丈夫被我的执着所打动,主动提出担任合作社的运输司机。”回想起当初创业的情景,尹龙芳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创业起步的第一年,由于对本地气候把握不准,菌棒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大规模糜烂,夫妻俩前期的所有投入都有可能泡汤,合作社刚刚诞生就面临夭折的境地。为了筹集资金挽救合作社,思来想去,尹龙芳决定用家里刚买的房子抵押贷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得知尹龙芳的“创业危局”后,县、乡妇联主动找到了她,帮她争取到了5万元的农村妇女小额贷款,再加上抵押房子的贷款,夫妇俩同心协力,在技术专家的帮助下,尽最大限度地挽回了损失,合作社顺利渡过了难关。

  起初,尹龙芳夫妇是用青杠树枝做食用菌原料,后来改用桑树枝,不但消化了牌坊乡桑树基地蚕农的过剩桑树枝,而且还义务向村民传授食用菌种植技术,目前已带动牌坊乡10余户村民种植食用菌。更为可喜的是,用桑树枝做原料生产的食用菌经过权威专家检测检验,具有软化血管等功效。目前,基地建有种植平菇、香菇、凤菇、木耳等食用菌大棚80余个,年产食用菌40万公斤,产品除满足本县市场外,还远销重庆、成都等地,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有不少城里市民徒步到基地来买菌,年实现利润近百万元,每年吸纳附近50余名留守妇女就地打工挣钱,人均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同时,通过土地入股,每户村民年均分红2万余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食用菌 大棚 软化 检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