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四川雅安林场养殖冷水鱼 走出增收新路子


 

  近段时间,天全县白沙河林场(下称“白沙河林场”)场长高志平心情很不错。今年2月8日,白沙河林场300多平米的冷水鱼养殖池建成了,这不仅意味着养殖规模扩大,更意味着林场职工增收又有了眉目。

  天全县白沙河林业公司是当地一家森工小企业,拥有国有林管护面积31.6万亩,在岗职工64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公司在管护好公益林的同时,寻求发展新路子,大胆尝试林下养殖经营。2012年,白沙河林场开始试养殖冷水鱼。在市林业局的支持下,公司利用天保工程改革奖励和补助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建成冷水鱼养殖池共800平方米,养殖虹鳟、鲟鱼等冷水鱼种。养殖成功后,林场职工参与经营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味美价廉品质高

  林场冷水鱼不够卖

  2015年春节期间,白沙河林场接待了不少游客。他们中,不少是“回头客”。到白沙河林场的游客必点一道美味——生鱼片。他们知道,在这里有用山泉水养殖的鲟鱼和鳟鱼,不但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更重要的是,价格公道,只卖50元一斤。

  白沙河林场养殖了冷水鱼2000余尾,除用于林场接待外,还有部分对外销售。“我们的鱼在市场上评价很高。”高志平说,收鱼的客户都是行家里手,对林场养殖的鱼一致好评,还经常主动加价,指定购买林场的鱼。遗憾的是,由于林场养殖规模有限,定点大批量出售还不太现实。“所以我们的冷水鱼养殖还需要继续发展。”高志平说。

  改革探寻增收路

  职工收入翻倍涨

  白沙河林场2015年春节的热闹,源于林场的改革。

  白沙河林场在职职工64人,以前人均工资仅有1600元左右,相对较低。为进一步提高职工收入,林场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先是打造林区农家乐,发展林区旅游,后来又学习其他林场的宝贵经验,并结合自身林场条件,选定了冷水鱼养殖项目。

  从2012年8月到2014年,白沙河林场冷水鱼养殖项目一边积累经验,一边缓慢发展。高志平说,他们经历过鱼病来袭,也经历过冷水鱼排卵不畅而致大批量死亡。每一次挫折都是经验,两年时间,林场管理人员在厚厚的养殖笔记上,写满了心得体会和经验。

  “旧鱼池有500平方米左右。”高志平告诉记者,目前林场共养殖虹鳟、鲟鱼等冷水鱼种2000尾,产量达2000公斤,职工人均增收1200元。

  新建的鱼池竣工,白沙河林场冷水鱼养殖规模将扩大。高志平透露,林场拟于2015年增加投放冷水鱼苗1万尾,两年收益期满后,预计职工人均增收可达4000元。按目前计划,最终产量将达到2万至3万斤左右,“到时候就不愁有人买,没鱼卖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林场 林业 天然林 公益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