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云南墨江县文武镇:农业念“立体经” 农民发“生态财”


 

  4年时间里,58名农户成为养牛户,13名养羊户的养殖场建设完毕。数字支撑着农业的创新发展,立体养殖户越来越多,生态意识越来越浓,立体化养殖由点到面,带动着养殖户发家致富。这就是墨江县文武镇正在全面推进的立体生态养殖新模式。

  文武镇山高坡陡,土地类型以山地为主,合理规划土地种养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是促进农户增收的有效手段。镇党委副书记李江说,全镇正在积极推进立体生态养殖新模式,由传统粗放型农业逐步转变为树上收果、树间种斛、树下牧畜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力争用更短的时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生态立体 实现模式效益最大化

  “树上收果,树中枝桠种石斛,树下种牧草。土地向他人租赁,由我负责日常管理,挂果归林主,不收取地租。在树下种植牧草,作为肉牛、山羊和土鸡的天然饲料,它们的粪便可以用来给果树和牧草施肥……同一块土地贯穿了生态养殖系统内的多种农产品和畜牧产品,每一种产品在立体生态养殖中都发挥着不同作用,带来不同的经济效益。”在毛草地立体生态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杨代向记者介绍他的“养殖经”。

  杨代的生态养殖基地在文武镇很有名气,2010年开始实行新模式后,每年都给杨代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以前按传统模式散养时,牛羊和土鸡的数量及肉质都得不到保障,卖不上好价钱,一年下来挣不到几个钱。采用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后,数量、肉质大幅度提高了。去年,仅养殖山羊这一项就让杨代有了近20万元的收入。目前,在杨代承包的林地,有70头肉牛、1000多只山羊、1000多只土鸡。而春节期间至少要准备200只山羊才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正在实现效益最大化。

  除了高效生态、高效循环、高效利用、零浪费的特点,新模式还能有效规避风险。杨代说,传统养殖模式产品单一,一旦市场行情不好,农户受损很严重,政府引入立体生态养殖新模式后,同一块土地农产种类变得丰富,一种农产品受影响,还有其他几样支撑补充,不至于遭受太大损失。

  不过,一家一户散养的传统模式,很难调动农户的养殖积极性,很难实现立体生态养殖的规模化,也很难抵御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李江说,近年来,文武镇始终坚持辐射带动、规模发展的理念,致力打造“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快立体生态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使更多的农户采用立体生态养殖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全镇的养殖经济效益。

  杨代告诉记者,他现有林下草地2800多亩,可以辐射带动全镇肉牛养殖58户、山羊养殖13户、土鸡养殖14户。

  公式

  推进立体生态养殖发展进程,需要进行扶持,可如何扶持?

  文武镇重视挖掘深层次的农业资源,鼓励引导群众积极探索立体化农业道路,并将其作为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为加快农户种养方式的转变,文武镇全方位贯彻落实宣传培训、示范引领、技术服务、舍厩补贴、协调项目等多项扶持发展政策,在管理措施和部门服务等方面重点倾斜,助推农户培育新思维、践行新模式,推动了该镇立体生态种植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种牛购价高、舍厩建设投入大等问题会直接影响农户养殖的积极性。为此,文武镇积极向上协调项目,通过项目资金的补贴,降低了农户舍厩建设投入成本,提高了生态养殖的经济效益,进一步调动了农户参与立体养殖的积极性。目前,文武镇已落实林下经济产业扶持项目50万元,涉及农户90户。

  为了保障立体生态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文武镇不断探索创新养殖技术培训管理机制,组织技术骨干深入各村组、养殖基地、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定期举办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对立体生态养殖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

  作为养殖基地负责人的杨代也是文武镇安益村委会主任,他介绍,自从开始推广立体生态种植养殖以来,镇政府在技术服务、舍厩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家里760多平方米牛圈和80多平方米青贮窖在建造时都获得了一定补贴,减轻了身上的压力。

  “山间果树收挂果,果树枝桠种石斛,石斛下面洒草籽,牛羊健壮鸡肥美。”这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的一种生产时尚,在政策扶持和示范效应带动下,农户们纷纷投入到立体生态养殖大军之中,念“立体经”、发“生态财”已经成为文武镇农户扩增收入的新路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养殖基地 山羊 经济效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