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决心扎根余庆。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他发财不忘菜农,致富路上重诚信,得到了财富,也收获了真情。在市场不景气之时,为了让农民看到他留下来的决心,他先后两次在余庆举债建房定居。 20多年过去了,他已然把自己当成了余庆人。
他是我省道德模范、余庆县“蔬菜大王”高崇俊。而余庆人都喜欢亲切地叫他“老高”。
1988年,高崇俊和妻子一起来到贵阳做蔬菜生意,一年多都没有赚到钱,正当他们准备打道回府返河南老家时,无意间听人说遵义市余庆县有很多蔬菜卖不出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高崇俊和妻子一起来到余庆,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呆了:地里的蔬菜长势良好,可农民脸上却满是愁云,河边堆满了因卖不出去而只能丢掉的芹菜、花菜、茄子等。
高崇俊了解到余庆县山环水绕,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人民勤劳,但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种菜容易卖菜难。高崇俊看到了商机,他当天以高于市场价1至2倍的价格收购农蔬菜,并立即运到贵阳销售,第一天净赚7000元,实现了开门红。
高崇俊说:“我知道市场批发价,给农民多一点钱,让他们增加种菜的信心,我才有赚钱的机会。”
留在贵州,留在余庆,和大家一起发展蔬菜。已动了回家乡念头的高崇俊立即改变主意。
来到余庆第一年,高崇俊就实现了大丰收,农民的收入也得到提高。为了让农民更加坚定信心,掌握更多种植技术,向大家介绍信息行情,每逢过年,高崇俊就杀猪宰羊,备上酒席,请乡亲们到家吃饭。从1990年到1999年,高崇俊的“煮酒论菜”坚持了10年。
高崇俊还给大家免费发放种子,推行订单农业,实行保护价收购。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而高崇俊自己却要承担更多风险。
在蔬菜行情特别糟糕时,大家也会担心高崇俊会离开余庆。为了让大家安心,高崇俊先后于1994年和2006年在经济吃紧的情况下修建房屋,给大家吃上一颗定心丸。
而今,高崇俊收购的蔬菜已经卖到了南宁、重庆等地,他还修建了冷库、食品加工厂,加工产品远销东南亚,实现了包种子、包收购、包销售、包储存、包加工。
“虽然说我帮大家收购蔬菜解决了大家卖菜难的问题,但是如果大家不种菜,我也没有这个赚钱的机会。我只是做了一个生意人应该做的,却得到乡亲们这么多的回报,我觉得太值了。”高崇俊说。
走进高崇俊的办公室,合同本堆积成山。尽管他今年已62岁,但他还想带着大家一起把余庆蔬菜做得更好。如今在余庆,没有人认不得“老高”。
记者手记
当好领头羊 守住菜篮子
扎根余庆25年,高崇俊讲诚信,重信誉,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挥洒热情与汗水,为余庆蔬菜产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使余庆蔬菜产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把农民当亲人,把农业当职业,用一腔热忱诠释对蔬菜的热爱,在菜篮子里走出了一条丰收大道,是余庆蔬菜产业发展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虽是外乡人,致富能分羹。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增加农民收入,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大家看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体面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留在家乡,不改乡音,留住乡愁,在实现百姓富产业强生态美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高崇俊的带领下,余庆牢牢地把自己的菜篮子提在手心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01-07/1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