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搞林下农业带乡邻致富 90后大学生做起“鹅老板”


 

北京农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大三学生谢云浩利用业余时间创业当起“鹅老板”

北京农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大三学生谢云浩利用业余时间创业当起“鹅老板”

小谢经常和“鹅伙伴”相互交流

小谢经常和“鹅伙伴”相互交流

  大学生创业

  上月教育部出台允许“休学创业”的新政,为90后“创业潮”再开一道闸门。在“互联网创业”、“跨界转型”渐为主流的今天,有年轻人却另辟蹊径,回乡“养鹅”,干起了看似老土的养殖。农学院90后大学生谢云浩,“跳出农门”后再返“农门”,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与乡邻致富联系起来。

  农学院大三学生谢云浩在就学期间当起了“鹅老板”,对于创业,他自有一番独特的理解。

  20万亩新增林地 嗅到循环经济的商机

  谢云浩,北京农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大三学生,大兴区北章客村的“土著”。全村共170多户人家,只有谢云浩一家不住村里,而把家安在田间。用谢妈妈的话说,“西边挨永定河,屋前屋后有树,像在世外桃源。”地铁天宫院站往西南,沿着小道经10分钟车程,三间红砖平房赫然醒目,这里便是谢云浩家。没等记者走近,散养在林带里的白鹅嘎嘎叫声此起彼伏。

  “今年养了2000只做试验,10月出的栏,这几十只重量没达标,所以继续养着。”拿着竹竿吆喝鹅群的谢云浩说。上个月,他和他的团队捧回了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一等奖的奖杯。创业首年实现盈利,也是当时打动评委的理由之一。

  90后在校生为啥会回家养鹅?还得从今年北京新增的20万亩林地说起。据北京园林局数据,2014年新增的20多万亩林地,主要在本市现存的拆迁腾退地、沙荒地、废弃坑塘、城镇边角地、南水北调等重点水源保护区周边种植。谢家所在的村子地处南六环,恰在第二道绿化隔离带附近,一年里,他家屋后也多了400多亩林地。

  2014年春夏之交,还上大二的谢云浩周末路过林区,看到忙碌的养林工人,“这么大片全靠人工除草,效率不高而且林草浪费,有没有法子再利用一把?”联想到刚写完的“林下养殖”可行性报告,小伙子把“可行”变成“行动”。

  10万元小公司入驻科技园 学习创业两不误

  林地可以养鸡、养鸭,为什么单盯上了鹅呢?小谢所学的动物医学知识就派上用场了:鹅的生长期短,体壮肥大;林下食草,成本较低;青草滋养,鹅不易生病,鹅粪还能促进树苗生长。如果利用林间空地养鹅,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再加上家远离村庄,还有利于防疫。这样一来,养鹅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半年恰逢北京农学院推出“创业六条”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在校学生运用所学创业,并将其与实践教学挂钩,与学分挂钩。谢云浩就拉着同宿舍的6个朋友凑了10万元,注册了公司,成为全校17个创业团队中的一员。短短一个月,他们的“林下养鹅”项目便顺利拿到了企业营业执照,并入驻学校科技园内的北农学生创业中心。

  “学校共为学生企业提供57万多元的资金支持,我们项目拿到了5万元的创业基金,而且免费使用两年的办公用房。”谢云浩聊起“万事开头难”的生意经,坦言校方解决了后顾之忧。

  聊起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会耗费巨大人力和时间成本,谢云浩讲起了随季而动的项目优势,“我们养殖期从6月到10月,买回雏鹅时刚好暑假,我也有时间,坐在林子里放鹅,觉得自己这个农学院大学生终于派上了用场,很开心。”

  当林间杂草没过小雏鹅的高度,轮牧放养更需耐心和细致。加料、喂水,一天数十次重复,小谢拿着一根长竹竿“监督”小鹅觅食,“当时还不到一斤,每天吃草的时候都把小鹅从鹅棚里赶出来。”

  待2000只鹅苗长大一些,返校上学的谢云浩和家人商量,雇村里的农民照看,他们中有身兼护林工作的,拿着公家和谢家的两份工钱,村民们也愿意干些零工,挣这100块的日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林地 散养 复制 小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