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河口镇黄庄村的徐州合口可溯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看到一排排鸡笼干净整齐、一筐筐鸡蛋码齐待运。企业负责人李中雷介绍,2000年,他投资20多万元建设了河口镇第一个标准化养殖场,带动周边村居100多户农户发展蛋鸡养殖,并逐步形成了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格局。如今,他的养殖场蛋鸡年存栏10万羽,年产新鲜鸡蛋3000万枚。
公司+基地+农户=规模化养殖
采访期间,李中雷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他说,这些电话都是外地经销商打来订购鸡蛋的。“你这里的鸡蛋不愁销,其秘密在哪里呢?”“没有什么秘密,就是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规模化养殖模式。”李中雷回答。
李中雷说,“公司+基地+农户”养殖模式的特征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配套服务的作用,形成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使农户直接参与市场活动,从而真正得到实惠。
“现在公司年产新鲜鸡蛋3000万枚,这个数字,在村民的眼中,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在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养殖模式之初,村民还有不少担心。”李中雷回忆说,“现在,大家都想参与进来,原因很简单,有了规模化养殖,就有了市场和效益。实行产销一体化,使农户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从而实现收入的增加。”
技术+管理+品牌=标准化养殖
李中雷在发展过程中吃过两次大亏。一次是刚建好养鸡场时,他购进了3万羽小蛋鸡苗,由于缺乏技术,鸡没养多久,就开始一只只死亡,最终,3万羽小蛋鸡苗几乎“全军覆没”,损失了近10万元。接下来,他又购进一批鸡苗,请了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可这次,鸡苗仍是遭遇了与前次相同的命运。对此,李中雷进行了认真总结,发现主要原因是不懂管理和技术。蛋鸡养殖是一项技术活,打铁要靠自身硬。于是,他购买大量养殖技术书籍,向书本学;参加各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向专家学。
在认真学习养殖技术的同时,李中雷还注重管理方法的学习。“技术是保障,管理方法就是引擎。”李中雷说,他大力推行了“五统一、两保障”的管理模式,即统一供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保障每个饲养周期、保障食品安全。同时,他还紧跟市场形式,注册了“每天美”商标,走上了标准化养殖道路。
减少污染+肥料工厂=生态化养殖
10万羽蛋鸡,每天会产生很多鸡粪,味道让人受不了。然而,记者在饲养区几乎闻不到鸡粪的臭味。“我在养殖场里配置了自动化收粪设施,因此,鸡粪的味道很小。”李中雷说。收集起来的鸡粪,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全部成为周边农民种蔬菜、栽果树的有机肥。用上这些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的使用,蔬菜、果树长势更好。
李中雷说,他正在筹划建设一个鸡粪有机肥加工厂,进一步减少污染,促进鸡粪的转化和综合利用,尽可能地实现废弃物、污染物的资源化、无害化,走一条生态化养殖道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12-16/1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