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大学生“羊倌儿”李晓升:农村才是我的根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从小就喜欢小动物

  近日,记者来到白彪村的三观山山腰上,李晓升的羊场就建立在这里。

  羊舍里,李晓升正在给小羊喂奶,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他也享受这样的过程:三个月大的小羊羔舔着他手里的奶瓶,他能从小羊羔温顺的目光里看到满足和信任。

大学生“羊倌儿”李晓升:农村才是我的根

李晓升给羊群喂的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物,保证了羊肉质量。

  “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小动物,什么猫啊、狗啊、兔子啊,只要见着它们,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去摸一摸抱一抱。”一谈起动物,记者还没提问,李晓升便主动打开了话匣子。

  由于自幼喜欢跟动物打交道,李晓升在初中毕业后就寻思着干点儿跟动物有关的活计。恰巧在2000年,一家奶牛养殖场招工,李晓升有幸应聘成功,并从师于奶牛养殖场的杨场长。杨场长是河北农业大学的退休教授,见李晓升对奶牛的习性了解得一清二楚,也乐意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

  每天早上一睁眼,李晓升就跟着杨场长泡在牛棚里,忙着给奶牛看病喂药、打针输液、搞配种研究,一待就是一整天。“那时对知识的渴求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恨不得天天吃住在牛棚里。”李晓升说,“别人在养殖场里打工是为了挣钱养家,我不一样,就一门心思地想着怎么跟着师傅学本事。看着奶牛们生病,我比它们都难受;看着它们生育小牛的艰难,我比它们还着急。”

  与奶牛朝夕相处的日子让李晓升觉得无比充实,也发掘出他在兽医方面的潜质。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他用了三年时间,学到了比在家乡老农那儿更多更专业的牲畜实用知识。

  技术是最硬的本领——

  实践与理论融会贯通

  2003年,经杨场长推荐,李晓升辞去工作,来到了河北农牧业最高学府河北农业大学,在动物科技学院专门进修畜牧兽医专业。“在养殖场的那三年,我基本掌握了兽医方面的实践经验,但师傅还是建议我有机会能够学一些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说起到大学进修,李晓升难掩对师傅的感激之情。

  在一年半的理论学习中,李晓升系统地学习了畜牧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传染病学等专业知识,为他之前的实践经验提供了理论指导。同班同学中,多数人的家里都是搞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到大学里学习就为了混个文凭,好回家继承家业。像李晓升这样,家里没搞过养殖却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同学并不多,因此他比别人更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

  取得大专文凭和动物疾病检验检疫资格证书后,因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李晓升被留在河北农大动物科技学院教学科研基地从事动物繁育工作,兼做兽医助理。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波尔山羊、小尾寒羊等羊羔新品种,并逐渐对波尔山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萌发了养殖创业的念头。

  “其实毕业以后,有很多工作机会,但我还是选择了在基地工作,因为这里有最先进的设备、最精湛的技术和最优良的品种。”李晓升有他自己的打算,“掌握了新技术新经验,好为我以后回家创业打基础。”

  奋斗是最艰辛的历程——

  回乡创业做“羊倌儿”

  李晓升回家创业的想法得到了家里人和村干部的支持。2011年10月,他将自己前些年积攒的10万余元存款全部取出来,在白彪村原生产队所在地的三官山上承包了20亩山地,建起了三官山羊场,为自己的梦想扬帆启航。

  偏僻荒凉的三官山距离白彪村有七八里地,仅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通连。生产队留下的几间破砖房成了羊场的简易羊舍,李晓升又找来些干木桩在羊舍前面圈了个羊圈,再托人在羊舍西面搭建起了两间彩钢板房,一间自己住,一间当库房用。住的地方解决了,接下来是水和电的问题。没有水,李晓升就花钱让人从几里地以外的地方拉水送水;没有电,他就点蜡或者烧煤油灯。直到去年,在村委会的帮助协调下,羊场才安装了变压器通了电,打了机井有了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山羊 生态农业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