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儿子读了大学弃官当农民 两父子经历3年“种植大战”


 

儿子读了大学弃官当农民 两父子经历3年“种植大战”

父子俩在大棚里一起摘哈密瓜。

  前几天,记者在荔浦青山镇松林村刘家厂屯刘达贤家看到,他家的瓜棚已结满了哈密瓜。种瓜的是刘达贤和他的儿子刘忠来,据县里相关部门人士介绍说,他们是桂林目前唯一大规模种植哈密瓜的农户。

  在这丰收的果园背后,农民父亲刘达贤和读了大学弃官当农民的儿子刘忠来,经过了三年的“种植大战”。父子俩互相较劲,终于结出了让他们皆大欢喜的“硕果”。

  观念之战

  父亲:读了大学不上班回家务农是“不务正业”

  儿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实现梦想的最好方式

  村子里考上重点大学的一个巴掌能数完,而刘忠来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小刘从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到钦州当起了村官。对此,老刘特别以自己的儿子为荣。每当和村民们聊到自己的儿子,他总是感觉,自己大字不识却培养出了大学生,很是自豪和安慰。而老刘一家也成为村里人羡慕的对象。然而陶醉在这样情绪中的老刘却不知道,小刘在钦州还是对种地感兴趣,工作之余就开始尝试大棚蔬菜的种植。

  “我对农业方面特别感兴趣,总觉得农业致富的路子多,一直琢磨着、琢磨着,我就开始动手了。”小刘说,在钦州当村官期间,他初次尝试种大棚蔬菜,搭了两个大棚,尽管销售价格不高,但是也没有亏本,并且期间他一直在学习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而这次种植大棚蔬菜的经历让他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瞄准市场,选对路子,用专业技术种植,用自己的管理方式,定能走出一条致富路。这样的想法在他的心里越来越坚定。

  有一天,老刘接到了小刘的电话,儿子说他想放弃工作回家务农。老刘坚决反对。

  2011年,小刘终于还是辞了官回到家。老刘顿时火了。对儿子没了好脸色。

  老刘认为,农民下田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看天吃饭,不但辛苦,也不如上班的人舒坦、体面。儿子辞了“正当工作”回家务农,在老刘看来就是“不务正业”。

  小刘向老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从小在农村生活,看着父母的辛劳和收获,觉得种田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父母在务农方面有经验,若能一家人一起管理,定能走上致富路。“尽管我是大学生,但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实现梦想最好的方式,不应该拘泥于老旧的想法,做农民并不比上班差。”

  父子俩始终谁都不认同谁的说法。

  当老刘再同村里的人讲起自己的儿子时,总是觉得心痛。

  尽管老刘对儿子的行为不赞同,小刘还是主动参与到家里种植哈密瓜的“事业”中来。

  技术之战

  父亲:我比你有经验

  儿子:种植要科学

  哈密瓜属于热带水果,对于温度、土壤环境和技术都非常严格,荔浦县属于纬度高地区,很难种植哈密瓜。老刘是当地种哈密瓜的“尝蟹人”。在小刘辞官回家务农前,2010年老刘的10个哈密瓜大棚,一年收入近10万元。

  2011年,父子俩一起管理大棚,瓜棚也从原来的10个增加到28个。

  每天早上,父子俩都是7点不到就出门,到哈密瓜大棚里干活,施肥、洒水等等。尽管儿子不喊苦不喊累,每天早出晚归,但是在老刘的心里还是觉得儿子不是干农活的料。在管理瓜棚上并不太把儿子的意见当回事。

  种植哈密瓜的土壤需要基质,而基质是要农民自己把需要的材料备全再配好,工序十分复杂,基质最好是一年更换一次。2011年,老刘种哈密瓜已经有了两年的成功经验,他认为,不重新配基质也行,这样能大大节省时间和人力。另外配基质要耗费的时间也长,因此他不打算每年都给大棚哈密瓜配基质。

  小刘在务农的过程中很喜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边务农还不忘学习理论知识。小到某一种作物的种植技术,大到当前国内农业方面的学术研究、市场走向,他都很关注,总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边务农边学习。当父亲提出不需要为哈密瓜配基质的时候,他坚决反对,两人互不相让。这一年,父亲的观点在家里占了上风,2011年底哈密瓜最终没有配基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哈密瓜 大棚 蔬菜 总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