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重庆开县:现代农技助推农业发展 粮食生产实现“五连增”


 

  开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现有耕地面积149.7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80余万亩,产量58万吨,位居重庆市前三位。在粮食生产现代化进程中,开县不断创新农技推广机制,走出了一条现代农技推广的群众实践路线。自2009年以来,全县粮食生产实现了“五连增”,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粮食生产两次创世界同纬度高产纪录,四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科技示范田里的“较量”

  今年的插秧时节,开县大德镇天宫村朱占昌的一块稻田与往年有些不一样,因为这块田被开县农委确定为科技示范田。

  开县农委分管粮油的副主任王洪开亲自下田拉绳定距,亩植密度要达到1.2万窝以上,全部实现双本插,比一般农户的“稀大窝”种植密度提高30%以上。

  围观的群众都不相信这么密的秧会有好收成。一位60多岁的大爷说:“我种了几十年的庄稼,从来没栽过这么密的秧,俗话都说‘稀秧结大谷,秧密一把草’。”

  面对群众的怀疑,科技人员没有争论,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是新技术与农民传统种植习惯在“较量”,只有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才能打破传统,让新技术生根发芽。

  其实,这一幕只是开县农技推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了提高农业技术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开县农委在全县大力开展了“十百千万”科技推广服务活动,每年选派100名中高级农艺师,深入到田间地头,与科技示范户“点对点”对接帮扶,在示范田里建立高产示范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并对示范片生产用肥、用药给予倾斜,对达到规定产量水平的科技人员予以2000-4000元的表彰奖励,把科技示范田建成农技推广的“桥头堡”和“辐射源”。

  今年,在大德镇天宫村,开县农委的分管领导和科技人员每周到田入户指导一次,和示范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育秧、插秧、田管的关键时节,分别发动种植大户到示范田观摩学习,把技术培训从教室搬到了田间。通过对比分析,让农业新技术在种粮农民的田间开花、结果。

  “近5年来,全县累计创建科技示范片1200余个,平均亩产增加20%以上,水稻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的百亩示范片150余个,辐射带动农户1万户以上,示范带动农户规范化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累计增粮3000万斤以上,对全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县农委主任刘沛明说。

  高产创建片里的“优待”

  在开县岳溪镇九亭村,只要提到再生稻,老百姓就会特别来劲。“就算政府不扶持,我们自己也要种。”多年的庄稼老把式李贤中如是说。

  岳溪镇是开县的产粮大镇,再生稻一直是该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农业。“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再生稻生产,市农委把我县列入了‘再生稻振兴计划’,在岳溪镇实施‘中稻-再生稻’增产技术模式攻关。”刘沛明介绍,开县农委成立了技术攻关领导小组,派驻了水稻产业首席专家长期蹲点,科学制定技术方案,每年对农技干部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和高产示范现场观摩学习,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镇农业服务中心实行农技干部‘技术四包’,即万亩示范片包村,千亩核心片包社,百亩攻关片包户,高产攻关田包地。”刘沛明说,“在技术培训上,从育秧、栽插、管理、施肥、治虫,每年开展4次以上的集中培训,技术人员亲自在田间示范,增强培训实效;在农机农艺融合上,将农技人员与农机大户联合起来,鼓励技术人员以技术、资金、农机入股,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耕种服务队和植保专业队,对水稻实行统一机械化育插秧、病虫统防统治,财政再给予燃油、农药等物资补助。”

  岳溪镇九亭村农民说,农机化减少了劳动量,还能实现头季稳产、二季增产。2013年,在岳溪镇实施的“中稻-再生稻”百亩攻关双季单产达到1235.7公斤,千亩示范达到1117.51公斤,首次突破千亩连片示范平均亩产1100公斤大关,创世界同纬度地区千亩示范片“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纪录,《中稻-再生稻健身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还获得了2013年度开县科技进步一等奖。

  首席专家的电话热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农民增收 粮食 纬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