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10天,北京、上海就能吃到我们‘会跳舞的葡萄’了。”新疆哈密,炽热的阳光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农二连的维族职工艾买提·阿不 都正在为自家的葡萄疏枝。3年前,他将自家20亩地中的10亩从棉花改种了“无核白”葡萄,“种一亩鲜食葡萄,净收入超过5000元。如果种棉花,好年头 一亩收入才1200多元。”
艾买提·阿不都的经历,是新疆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的缩影。昔日提起新疆农业,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一望无际的棉田,新疆的棉花产量约占全国的40%,堪称“一花独秀”。但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借助通道优势,新疆特色农产品离市场更“近”了,农业结构调整升级也因此顺理成章。
通过这条贯通东西的大动脉,葡萄、核桃、菠菜、黄瓜曾从西域传至中原,而今天,新疆的葡萄、哈密瓜、红枣、核桃、香梨、枸杞也正沿着新丝路美名传扬,规模化生产的林果业正在成为新疆特色大农业的“新名片”。
“如今,新疆农民人均来自林果业的收入达1300元,占全疆农民人均收入的16%,林果主产区林果业收入已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以上。特色林果业已成为 农民增收的‘助推器’。”新疆林果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冯春林颇为感慨,“2000年,新疆林果种植面积只有200万亩,但2013年已超过 2000万亩。从2010年到2013年,全疆林果业总产值由200亿元增加到380亿元,年均递增24%。”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达坂城的西瓜大又甜”……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出的正是新疆林果的优良品质。新疆水土光热条件得天独厚,发展特色林果业具有天 然优势。然而和传统的大田作物相比,发展林果业却要面对栽培技术难度高、初期一次性投入大等困难。从棉农到林农,新疆有何“妙计”?
“妙计”之一:让林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自治区林业厅组织专家编写了《红枣栽培实用技术》、《核桃栽培实用技术》和《杏栽培实用技术》等15个树 种实用技术丛书,统一印制150余万册,下发各地及果农手中。还加大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几年来培训林果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150多万人次。在兵团第 八师石河子总场六连,葡萄架之间的土地上铺着一条条银色的塑料薄膜。果品二站站长李国东告诉记者,这正是农技专家们的“支招”,“这叫反光膜,可以让大棚 葡萄提早‘上色’成熟,早上市10天,一公斤葡萄可以多卖一倍价钱。”
“妙计”之二: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的杠杆作用。阿克苏市的悯农果蔬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种植收购销售“冰糖心”红富士苹果的专业合作社,3年时间里,利用中国农业银行累计发放的4700多万元贷款,这个合作社已经形成了1.5万吨的仓储生产加工能力。农行新疆分行推出了专项种植贷款和针对特色林果小微企业主的小企业简式 快贷产品,截至今年3月,已累计向林果业投放贷款124亿元,共支持林果法人98家,果农2.3万户。今年8月初,农行新疆分行又与自治区达成协议,明确 2014年到2020年期间,将再向新疆林果产业提供不少于200亿元的意向性信用额度。
种植面积扩大了,产量提升了,但新疆林果业未来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从“做大”到“做强”的挑战。冯春林坦言,“新疆林果业已进入稳定面积、调优结构,提质增 效、转型升级的阶段。今后则要紧抓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历史机遇,将着力点放在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上。”
枸杞是新疆精河县的特产,今年种植面积已达13.7万亩。进入采收季,路边随处可见一片片鲜艳的红色,那是果农们正在晾晒枸杞。“我们希望这样的景象少一 点。”在位于托里县的精杞神枸杞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厂长张久军的话有点出人意料。“传统方法晾晒,果品质量没有保证,一公斤干果只能卖20元,如果通过专 业生产线低温烘干生产成即食枸杞,一公斤可以卖到30元、40元。”据张久军介绍,他们目前已上线两条生产线,用于生产即食枸杞和枸杞浓缩汁,“2012 年产值250万元,今年将突破千万元。下一步我们还将上线枸杞酒、枸杞休闲食品和红色素提取等生产线,利润还会翻几番。”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8-22/3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