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得水和家人在枸杞田里采摘枸杞芽,这是制作枸杞芽茶的原料。
曹远镇霞鹤村,是个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精品村。8月18日上午,38岁的村民张得水和家人在枸杞地里忙着采摘枸杞芽和枸杞叶,准备制作成茶叶卖。
枸杞不长果,而是将枸杞叶芽做成茶叶卖,这可是件新鲜事。2013年初张得水开始实施这个项目,这一亩枸杞地一年就给他带来3万元纯收入,比原先种地瓜叶、毛豆的产值翻了3倍。
无意间,他发现枸杞芽茶的市场魅力
2006年,张得水不甘心守着家里的几片薄田,只身外出闯荡,在福州、莆田两地做农药销售业务。他勤跑,业务开拓得较好。2008年,他被公司派回三明,负责三明、南平两地业务开拓。那一年,两地农药销售占了福建市场的三分之一强。在跑市场过程中,张得水经常看到一些农田荒废,身为农民子弟,他有些心痛。
每年年底,农药销售淡季,北京总部召集各地员工到北京培训。在2008年年终公司年会上,张得水经常请教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教授告诉他:现在国家“三农”政策好,对农业扶持力度大,你可以回到家乡,种植枸杞,发展枸杞芽茶。
张得水有点心动,但苦于没有资金。到2011年,张得水在厦门看到一家无果枸杞芽茶的旗舰店,眼睛一亮。店主告诉他:无果枸杞全身都是宝,枸杞芽可做成茶叶,枸杞叶可做菜、煮汤,枸杞茎、枸杞根也可以做汤,在厦门、漳州还开设有不少枸杞小吃店哩。
经过市场调查,张得水决定回乡发展无果枸杞。
搞试种,广西枸杞安家霞鹤村
2011年5月,他从广西桂林引进枸杞苗回村试种了两分地,当时家人都担心他搞砸了。
枸杞田很会长草,每天市区的农药店一关门,张得水就跑到田里拔草,看枸杞苗长势,担心枸杞苗不长根不发芽、涝死沤根。
抓好水肥管理,是试种枸杞成功的关键。张得水把枸杞种在水塘边,水分得到保证。他还把草放在袋子里沤,加上一些有机菌,制成绿肥与农家肥一同施用。
一个月后,枸杞苗长势良好,张得水喜出望外。他又赶到广西考察,学会了四株种一穴等种植方法,决定在家乡开发一亩地种植无果枸杞。
当年冬天,无果枸杞顺利过冬,张得水开始考虑做枸杞芽茶。他跑到永春、安溪、泉州、建瓯等地去看茶叶制作,学习脱水、摇青、杀青的技术。
2012年底,张得水投资3万多元从泉州购买了摇青机、烘干机和晾青、松包等制茶设备,开始制作枸杞芽茶。
刚开始,没有经验,他制作的枸杞茶叶经常变成碎沫。原来,枸杞叶比茶叶含水量高,叶片薄,就要注意萎凋,制作时脱水、温度、火候掌控不到位,就会失败。张得水没有气馁,拿着试制茶到城里茶叶店,请老板们品尝提意见。
半年后,他总算掌握了枸杞叶茶的制作技术,泡出的茶清香扑鼻,人们服了。
拓市场,枸杞芽茶市场上不愁卖
枸杞是名贵药材和滋补品,中医很早就有“枸杞养生”的说法。据《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制成无果枸杞芽茶,张得水开始琢磨怎么让人们接受这种绿色新产品。经家人担保,他获得了曹远镇信用社的贷款支持10万元,在市城区开办了水云商贸行,推广枸杞芽茶。经过一年努力,他已还清贷款。
现在,张得水在厦门、广东有了枸杞芽茶供销点,还在明溪、沙县、福州城区布销售点。每月可生产枸杞芽茶15公斤,常常供不应求。
创业艰辛,就在张得水为资金发愁时,市劳动就业中心将他列入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对象。7月份,张得水、张瑛夫妇俩参加了中心组织的创业培训。目前,张瑛已通过审核,获批8万元财政全额贴息小额贷款,期限为2年。
下一步,张得水打算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有意向的种植户,共同拓展枸杞芽茶市场。此外,他将以霞鹤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大好时机,开辟枸杞芽茶鲜摘园。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8-22/2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