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父母,她放弃了上高中;为了家庭,她忍痛离开讲台;为了乡亲,毅然挑起了村支书的重担……在她的带领下,整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长势喜人的庄稼,整齐干净的街道,洋溢在村民脸上的笑容成为该村的三张名片。
郝玉霞(左)经常到村里的蔬菜大棚查看蔬菜长势。
16岁辍学当家
从怀来县鸡鸣驿乡出发,往东北方向走大约5公里,就是群山环抱、空气清新的施家营村。“70后”郝玉霞就生长在这里。
当年,郝玉霞家里的条件一直不太好,父亲有病,干不了农活,母亲身体也不好,凑和种着家里的几亩地。她在乡里上初中时,父母经常拿不出每周5元的伙食费。初中毕业,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郝玉霞考上了沙城中学。这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入学通知书上的学杂费要100多元。这点钱看起来不多,但对于他们这个窘迫的家庭来说还是个很大的数字。
人生有时候真的很无奈。16岁的郝玉霞放弃了到县城读书的机会,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干农活、照顾父母,把求学的渴望深深地埋进了心底。
第二年,村里小学缺老师,好学上进的郝玉霞被聘为代课老师。当老师非常辛苦,而且每个月只有62。5元工资,但是郝玉霞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快乐,白天上课,晚上还经常给孩子们补课,或者和孩子们一起打球、搞活动。她所带的班级的成绩年年都是全乡数一数二的,她本人也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
一晃她成家生子,这就更忙了。冬天6点就起床,先把孩子送到婆婆家,然后去上班。备完课,上完晚自习回家了就很晚了。到了周末也不闲着,看孩子、洗衣服,很辛苦,但家人不理解。丈夫说,一个月挣100来块钱,还不够孩子的奶粉钱。
郝玉霞从心眼里热爱着这份工作,一直坚持着。然而,就是这份不被家人看好的工作也未能留住。2002年,村里的学校合并到乡里,要求郝玉霞去乡里学校上班。当时孩子还小,离家又远,加上家人也不支持,她选择了退出。“假如没有并校,我现在肯定还在教书。”郝玉霞遗憾地说,这是她人生中又一次无奈的选择。
差点辞掉村支书
2003年,郝玉霞当上了妇联主任兼出纳,勤快、踏实、负责的她给村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2005年,年仅30岁的郝玉霞通过村民公开选举,成为了施家营村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女书记。当时的施家营村,村内矛盾突出,组织涣散。而且,郝玉霞本人并没有当村书记的想法。母亲、婆婆、丈夫都不同意她当,说:“不好好看孩子瞎跑什么?”
这样的情况让她很为难。郝玉霞先后两次去乡党委书记那里辞职,书记劝她说:“还没开始干,你就知道自己不行吗?先试试吧。”
她想起了一位老党员的话:“不希望你能干多好,只要能守住这份家业就行了。”
“村里有才能有威信的人多的是,但老党员们这么信任自己,一定要对得起他们。只要我心里装着群众,时刻为群众着想,就没有什么办不成的。”顶着重重压力,郝玉霞毅然走上了村书记的岗位。
村里的道路难走,路边盖着厕所,堆着石头,长着杂草,几乎成了羊肠小道,有的地方两个人面对面走来还错不开身。路边的排水沟有四五年没有清理,早就堵死了,一下雨雨水到处跑。上任伊始,郝玉霞就开始带人清理道路两侧的杂物、疏通排水沟。谁都想住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在郝玉霞的积极引导下,村民们积极配合清理杂物。很快,道路顺畅了,排水沟也通畅了。
为了彻底改变施家营村脏乱差的现状,郝玉霞带人新建了5个垃圾池,并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不管是绿化美化这样的大事,还是不要乱倒垃圾脏水这样的小事,都写在了《村规民约》中。她明确责任,划分出每户的具体负责片区,定期进行卫生评比;要求养羊户签订“责任状”,规定由养羊户自己清理羊粪等污物……短短一年时间,施家营村就脱掉了“脏乱差”的帽子。
急村民所急
2006年前,村里都是土路,一下雨都是大泥坑,根本无法通行,郝玉霞一直想找个机会把村里的道路硬化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7-09/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