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四川内江东兴区双桥乡张庙村的致富带头人


 

四川内江东兴区双桥乡张庙村的致富带头人

  一年前,在内江市东兴区双桥乡采访时,第一次认识双桥乡张庙村的生态养猪大户罗平,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真诚、精明干练的模样、思维敏捷,与记者谈起生态养猪的话题时,滔滔不绝;而谈起他自己,却又惜语如金……

  一年后,记者一行人又慕名去东兴区双桥乡张庙村生态养猪场采访,在东兴区双桥乡人大主席尧宗伟的陪同下,我们见到了生态养猪场的场长罗平。老朋友相见,分外亲热,大家坦率交谈,留下深刻的印象。

  弃商养猪:生态养殖求发展

  2008年4月份,在内江打工十多年的罗平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东兴区双桥乡张庙村,罗平以前长期在市中区新菜市场从事猪肉排骨的经营,一年四季辛苦在外,四处奔波,在家里的时间非常少。

  近年来,年近50岁的罗平为了多一些时间陪伴家人,他决定放弃在新菜市场经营猪肉排骨的生意,开始在外面寻找新的出路。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罗平开始在互联网上搜寻各类信息,他还亲自去各地考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国家对农村开展规模养殖有很好的扶持政策,经过可行性论证,他决定在老家双桥乡张庙村从事生态养猪工作。2008年初夏时节,揣着自信和梦想的罗平,带着前所未有的憧憬和激动,他终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双桥乡张庙村生态养猪场。

  创业之初,生态养猪场面临的困难时:一没有资金,二没有圈舍,仅有的是罗平创业的雄心壮志和旺盛的经历。

  万事开头难。他一次又一次地找到双桥乡领导,将自己养猪的想法与发展思路和盘托出,终于得到乡政府领导的认可,并表示一定大力支持。时任双桥乡乡长的林贵华,多次到张庙村找到村委会的干部协商,妥善处理好罗平开办生态养猪场的土地、水源等问题,要求村干部领导给予支持。

  令人欣慰的是:在双桥乡政府和区畜牧部门的协调配合下,罗平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四处筹资,很快一座初具规模的生态养猪场建立起来了。最初,罗平还有一些顾虑,仅仅养了几十头小猪,没有想到年底时,生猪市场看好,竟小赚了一笔,从而使罗平增加了生态养猪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扶持:养猪规模上台阶

  有人说,十年磨一剑;也有人说,十年圆一梦。而罗平创建的生态养猪场,仅仅用了6年时间,就使养猪场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6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一瞬,然而,在罗平生态养猪的发展史上,却经历了一场艰难而又曲折的创业历程。

  6年来,罗平创建的双桥乡张庙村养猪场,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养猪场成为一家年销售额上百万的企业,特别是生态养猪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在双桥乡养猪领域里独树一帜,受到同行们的好评。

  “双桥乡地处东兴区最边远的山区,农户要想靠养猪致富,规模时基础,技术是重点,信息室关键。”陪同记者采访的东兴区双桥乡人大主席尧宗伟如是说。

  罗平在谈到生态养猪的过程时,非常激动地说:“6年来,如果没有东兴区畜牧局、双桥乡政府的帮助扶持,我不可能走到今天。”记得在4年前,罗平决定扩大养殖规模时,然而资金紧缺的问题却始终困扰着他,自己多年来做生意的积蓄全都投入进去,还是不能满足资金的渠口。正当罗平为规模养殖陷入进退两难的时候,区畜牧局的有关领导了解到他的情况,主动上门来为他排忧解难。

  据悉,国家对农村规模养殖的圈舍有补贴政策,生猪种猪引进有优惠政策,特别是区畜牧局对规模养殖户提供无偿的技术支持,受到养殖户的一致好评。引人注目的是:东兴区畜牧局还可以为规模养殖户申请贷款,这些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让罗平激动不已,使他看到了发展规模养殖的一线希望。

  在东兴区畜牧局和双桥乡政府的帮助下,罗平从事的规模养殖开始起步。据了解,罗平每年都在扩大养殖规模,从2008年饲养几十头小猪开始,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成为年出栏肥猪600头以上的规模。

  据悉,目前罗平的养殖场面积已达到了3000平方米的规模,生猪销售到内江、资阳等地区,年销售额近200万元,为双桥乡的生态养猪工作带了一个好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罗平开展生态养猪工作做出了显著成绩,因此在村民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和信誉,所以在2014年张庙村的村干部选举中,他还被大家选举为张庙村的副村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猪 畜牧 规模养殖户 猪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