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猕猴桃田里,李华玲嘴角上泛起笑容。
5月27日,上午9时,天气晴朗,西峡县猕猴桃办原主任李华玲登上了县城开往五里桥镇的公交车,头戴一顶草帽,一副农家妇人打扮。
一如19年来每一个平凡的一天,李华玲将赶赴乡村,赶赴猕猴桃田,那里有等待她解疑答惑的农民朋友,那里是她的战场,那里是她的舞台。
“李大姐来了!”上午11时,五里桥镇黄狮村的村民围了上来。站在猕猴桃田里,一路上话语不多的李华玲,嘴角上泛起笑容,双眼有了神采,声音也清亮了起来。
还是那样的行程,还是那样的打扮,还是那样朴实的群众,还是那样专注的李大姐,19年了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
然而,不知不觉中,从无到有,皱纹爬满了额头与眼角。
不知不觉中,从无到有,鹳河两岸形成了百公里猕猴桃长廊。
不知不觉中,当年的青年果农已经抱上了孙子,盖起了洋楼。
“干部说得对,说得有用,群众才会信你;有真本事,老百姓才会服你”
写空千根笔芯,记满百本笔记,李华玲就是西峡猕猴桃的“活辞典”
时光回溯到2013年9月3日。
那天上午,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到西峡县调研,所到之处发现很多种植户口中经常挂着“李大姐”。
时任西峡县委书记摆向阳介绍说:“这是县猕猴桃办的李华玲主任,抓猕猴桃多年,是个功臣。”
穆为民见到了这位其貌不扬、衣着土气的中年妇女,她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对当地猕猴桃田的熟悉,令市委书记瞩目。
穆为民问李华玲:“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学林的吧?很专业啊。”
李华玲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没上过学,都是自学的。”旁边有人说:“她爱学习,光笔记本就记了好多。”
调研结束,穆为民要看李华玲的笔记,工作人员拎过来整整两个布袋。
穆为民小心翼翼地翻看着,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本子,写得密密麻麻,有报纸剪贴、专家讲课、领导讲话、管理技术、基地数字……他一边看一边感慨,除了赞叹,还有感动,他喊来其他市县同志都来阅读华玲的笔记。
这一摞摞密密麻麻的笔记,不仅有全县猕猴桃每年发展的详细情况,更有猕猴桃修剪、施肥、授粉、套袋、采摘等技术要领,有全世界、全国猕猴桃发展的最新动态,有猕猴桃贸易公司、客商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有各地猕猴桃专家研究成果的详细记录……简直就是一部关于猕猴桃的百科全书。
在李华玲的办公室,记者看到窗台上放着一大把空笔芯。
县桃办的刘小玉说:“这是李大姐做笔记一年用废的,之所以没扔掉,是留着给猕猴桃测糖时扎孔用的。”
同事说,李大姐不怎么会用电脑,做笔记都是手写,这些年用掉的笔芯得有上千根,记下的笔记有上百本。
李华玲跟猕猴桃的结缘,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
地处伏牛山南麓的西峡县,是世界上猕猴桃最佳适生区之一,也是猕猴桃的原产地,山上有40万亩野生猕猴桃资源,人工种植猕猴桃却一直没能发展起来。上世纪90年代初,县里看准市场,确定了在当地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方向。
1995年夏天,时任丹水镇副镇长的李华玲,分管林果业。别的乡镇都还在观望,一贯雷厉风行的李华玲却二话不说,挽起袖子,要建全县第一个猕猴桃种植示范园。
李华玲没上过大学,没学过林果,对猕猴桃是个外行。为了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她抓紧一切时间拼命充电。无论是做副镇长时还是后来到桃办工作,近二十年从未间断。
每个双休日都是她的实验时间,坐车到猕猴桃园做各种品种的实验:各品种发芽期和开花授粉时间的观察记录、不同纸袋对果子颜色的影响、不同施肥品种和不同采摘期对果味的影响……从早晨5点下地一直干到天黑,常常顾不上吃饭。多年下来,仅记录实用技术的笔记就有70多本、数十万字之多。
每天夜晚都是她的学习时间,自学各种版本的《土壤肥料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猕猴桃栽培实用书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5-28/2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