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林甸县的8000多个棚室户,却种下了一棵棵“摇钱树”,奔上了“钱”途。
2月28日一大早,记者慕名来到林甸县东兴乡旭日村,这里的男男女女早早就忙开了。
选籽、育秧、定植……一株株嫩绿的秧苗,带着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透着亮色。
“吃着好吃,种起来却很辛苦,特别是出苗后的这几天,天天要像看小孩一样精心伺候。”棚室主人孙喜华打开了话匣子。
孙喜华告诉记者,苗移到温室里就像在春天里一样。他家共有11栋温室大棚,种着香瓜、黄瓜、西红柿等作物,一年一栋大棚纯收入1.5万元,一年1茬。虽然辛苦,但大棚的收入,是种地的25倍。正因为有了这些大棚,他家的日子才过得有模有样。
其实,在林甸县,像孙喜华这样的棚室户有8500多家,他们经营着3.5万栋棚室,其中温室2.2万栋、冷棚1.3万栋。
“现在,冷棚还没有投入使用,40栋温室已经完成了苗期定植。”县农业局蔬菜办主任高国栋说。
高国栋还告诉记者,县里把棚室发展重点和功能项目的扶持重点向有基础、有规模、有潜力的园区投放。加大对重点园区的支持力度,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实现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加快园区信息网络建设,扩大外销范围,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经营效益。同时,对现有园区落实好生产经营主体,通过企业化运作,以企业管理公司、专业合作社为经营主体,依托林甸县果蔬商会平台,有效解决协调生产、技术、销售等问题。
在润琦果蔬基地,几个戴着套袖、扎着头巾的农家妇女从棚室里进进出出,她们中有的是棚室主人,有的是雇来的工人。棚室户郭喜峰带领记者走进了一栋大棚,阳光透过塑料薄膜照进来,暖暖的,一个工人正在给秧苗浇水。“这棵苗什么时候结果呀?”望着小小的秧苗,记者迫不及待地问。
“快了,再有一个月,这些秧苗就能结果了。”这个工人一边低头干活,一边与记者聊了起来。
“从2月初开始定植,现在香瓜已经出了10个叶,一个新芽包。”郭喜峰蹲下身子,在一棵瓜苗前介绍着。
“香瓜,不仅我家种,这一带有四、五十户都种,估计五一前后就能上市。”郭喜峰接着说。
据润琦果蔬集团董事长王琦介绍,今年他们投资50多万元从国外引进了草莓、西红柿、茄子、辣椒等四大类10多个果菜新品种和苦苴等10多个叶菜品种,让市民吃到新鲜地产果菜的同时,也让基地看到了发展的“钱”途。
虽然秧苗刚刚定植,但王琦的心里早就有了“小九九”。“现在我们已经联系好了4家客商,如果一栋棚室平均产菜2万斤的话,这么多棚室产值能达到5万元。”王琦估算着。
目前,林甸县大棚共种植果类、叶菜类、菌类三大类果蔬,有黄瓜、西红柿等近20个品种。这些果蔬只有一小部分在本地销售,60%以上卖到了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等周边的大中城市。其中,精品香瓜和西红柿还要出口到俄罗斯。
高国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县3.5万栋棚室,涉及农户8000多家,年产值可达15亿元,纯收入将有5亿多元,每栋棚室户均收入6万多元。从春节到现在,全县棚室户已经销售了5200万元的蔬菜,纯收入可达1100万元。
产品有了,市场开发就成了关键。县农业局副局长戚焕春说,为了实现果蔬生产和市场销售同步推进、链式发展,县里将利用已建成的育苗工厂引进香蕉、木瓜及亚热带花草树木,开展采摘观光旅游,拓展种植范围,丰富棚室种植种类,促进设施农业提档升级,让农民增产增效。
走出棚室,天色已晚,但很多温室大棚里的灯还在亮着,因为棚室户们要把一年中最关键的活干出来。一句话,让自己的腰包再鼓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3-13/7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