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红葱成了山西河曲县杨家洼村的聚宝盆


 

  晋西北有一首民谣是这样唱的:“宁武的石头,神池的风;五寨的茴子白,岢岚的葱。”意在突出四个县的最大特色。不过,这首歌要是叫吃过杨家洼村红葱的人们听见,大概就要发表些不同意见了。

  河曲县旧县乡有26个行政村,其中有22个为涉矿村,杨家洼村属于剩余四村中的一个纯农业村,无工矿收入,靠天吃饭。在其它河曲人的印象中,杨家洼村道路不便,坡陡弯多,耕地沟壑纵横,没有水地,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是旧县乡名副其实的贫困村。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村村通公路”工程、“扶贫饮水”工程、“村村亮“”工程的施行,杨家洼村的村民们也因势利导,积极引进太华集团的资助,将本村的红葱产业做大做强,逐渐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红葱成了山西河曲县杨家洼村的聚宝盆

村支书刘兴田介绍红葱产业

  新年前夕,记者一行来到了杨家洼村,在村支书刘兴田的带领下,参观了他们的红葱市场。走进挂有“杨家洼村支部委员会”牌子的银白色大门,我们看到这个四合院的内容真不少,有红白理事会、医务室、药房、图书室、会议室等专用房间。刘兴田带我们从角落的一个房间穿过去,打开另外一扇门,一个宽敞的场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个红葱市场约有二亩地大,形状也不是很规则,是由边角地改造而成。市场由高高的红砖围墙围了起来,在不同的方位装有两扇铁皮大门。在一出门口的位置,靠墙一溜儿地摆着垛好的红葱,空气里充斥着浓烈的葱味。村支书刘兴田介绍说:“我们村的红葱是个特色产业,经营了几百年了,不光是周围这一带,就是在晋陕蒙也是有名的。”他俯下身子,捏了捏葱秧子,说:“这红葱,就是放到四五月份帮子还是硬的,可好哩。我们全村种了三百多亩红葱,过去一亩就可以卖三千来块钱。今年市场不好,一斤只有六七毛钱,收入打了点儿折扣。”

  事实上,杨家洼村是旧县乡的红葱基地,年产红葱达50多万斤。每年的红葱收获以后,不等上县城,就被当地的老百姓和内蒙、陕西及临县来的客商给买完了。现在,杨家洼的红葱在晋陕蒙赫赫有名,一直呈现着供不应求的趋势。

  杨家洼的村民们为了更好地吸引客商,增加收入,都是在当年卖掉一部分红葱,其余的用窖储存好,来年春季再出售。过去没有固定场所,各家各户在自家储存,既不方便,销售时的运输也很成问题。当客商到来的时候,还得自己想办法从家里往外捣腾。根据需要和群众意愿,这个红葱市场在太华集团的资助下建立起来了。现在,杨家洼村的红葱量光冬储市场就达到10万斤,方便了百姓,也方便了客商装运。

  在笔者倾听刘兴田介绍的时候,77岁的村民刘三小表现得最为活跃,这位老人一直跟在我们身后,适时地补充几句支书漏掉的内容。他用手指着红色的铁皮大门,向我们示意:“看,葱从那个门拉进来,客商从另外这扇门过秤,车子又好装又方便,人家车主就愿意来买。”说起修建红葱市场的过程,老人显得很兴奋:“修这个全凭人家(太华集团)资助我们,我们村里人没钱,但有的是苦力气,搬石头呀,装车呀……什么都干。这个市场和前院的红白理事会是同时开工的,很快就完工啦!”老人越说越激动,他指指村外的方向,兴致勃勃地说:“后面还修了一座桥呢,你们来的时候没注意到!过去没桥的时候,客商的大车进不来,现在可方便了!”老人“哈哈”一笑:“我们的党支部书记有信心把村子搞好,大学生村官也懂技术,就带动起全村人致富了……”

  在老人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杨家洼村新建起的红白理事会,只见宽敞明亮的餐厅里摆放着一只只巨大的现代化餐桌,地板也光洁得照人影儿。刘兴田介绍说,杨家洼村有418口人,过去各户的红白事宴都是在自家靠搭建帐篷,租借灶具、餐具、餐桌椅凑合完成。今年,太华集团驻旧县乡扶贫工作队经和村里干部群众协商后,就新建了这个约100平米的红白理事会。本村籍人士刘晓光现任山西省信用联合总社处长,当他闻听村里的这个壮举后,立刻投资4万多元,为村里购置了全套的现代化灶具、餐具和桌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茴子白 其它 耕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1-06/1556.html

  • 山西著名商标“寿绿”牌茴子白成为世博会特供蔬菜
  •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