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生态屏障打造产业致富升级版


 

  整整一年,幸福的笑容都挂在李克全的脸上,蒲江甘溪镇明月村的村民们这样形容致富了的李克全。雷竹笋的好行情,让他栽植的20多亩雷竹,年收入达20余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名人。如今,李克全开上了小轿车,新修了小洋楼,“幸福日子过得巴适得很”。

  在遍布蒲江的各种特色产业中,农民发展绿色产业,从生态经济中获益,已然是蒲江的常态。

  造万亩竹海

  建富民“绿色银行”

  依托甘溪发展多年、渐成规模的雷竹产业,蒲江县从政策上引导乡镇和当地农户做大雷竹产业,打造竹海观光景区,形成产业互动效益。现在,一杆杆小雷竹已经成了甘溪农民的致富主力军。

  目前,位于该镇明月村的核心示范区建设,已具雏形,在面积近5000亩的竹林区域内,11公里的汽车环形观光道、竹林休闲步道、游客休憩场所等基础设施都已建成。

  在明月村,几乎每家每户的田间地头都能看见雷竹,“鼓励政策介入,让明月村的雷竹连片发展。”核心示范区内的村民,每种植一亩雷竹就能得到600元补贴,不到一年时间,万亩竹海观光核心示范区就形成了几千亩成片的规模。

  万亩竹海的逐渐成型,农户们捧上了“绿色银行”的“金饭碗”,开展林下生态养殖,兴办竹海农家乐,开展与农事活动结合的竹海深度体验游,农民们在多种致富渠道中各显神通。

  竹笋的产品化也同时纳入发展计划,引入加工包装企业,实现品牌化发展。不仅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而且还为甘溪打造成都有机农产品输出地奠定基础。

  已经举办了几届春笋节的甘溪雷竹,逐渐打响知名度,未来甘溪将会在这片绿色下获益更多。

  茶林混种

  生态屏障下的产业升级

  在蒲江的茶乡成佳,连绵的茶海之中,松树、桂花树等花卉苗木间插其间,这不仅成为成佳茶园一道独特的风景,而且成为开启茶乡旅游的绿色保障。

  成佳镇万民村茶农唐永良,从茶叶种植发展为经营茶叶加工再到今天的餐饮接待一条龙。“林管局鼓励茶林混种,让我们不仅增加了花卉苗木收入,而且增加了茶园绿化效果,吸引游客”,唐永良在茶园中还修建了观光步道、观光亭,为游客提供茶园观光休闲、采茶体验、制茶购茶、品茶就餐等一套完整的服务。从每年春茶采摘开始,唐永良的茶园就会成为众多游客慕名而来的旅游基地。据古道农家乐业主王永平介绍,自家有3亩茶园,原来仅仅作为茶叶生产基地的时候,最好的收益每年不超过1.5万元。通过立体绿化,茶林混种, 3亩茶垄摇身转变为观光茶园,以此为载体吸引了大量游客来休闲观光体验,在旅游旺季,农家乐每月收入高达万元以上。

  成佳茶乡旅游的红红火火,正是抓住了生态这一核心优势,如今的成佳不只卖茶叶,卖的更是生态、健康和文化,这就是在蒲江生态屏障下实现的产业升级。

  打造环湖金色走廊

  托起山乡的发展梦

  白云乡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带动村民致富的动力?需要打造一张靓丽名片。蒲江县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在白云打造万亩银杏,尤其环朝阳湖的“金色走廊”将成为蒲江旅游的一个新亮点,为游客呈现一个以度假为主题的旅游胜地。

  在白云乡不大的场镇上,“白云人家”农民聚居小区,显得很惹眼,未来这个漂亮的小区,可以加入养生度假旅游的配套,交由旅游合作社或旅游产业发展公司统一经营,实行利润分成,增加群众收入。

  发展旅游产业,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

  同时,白云乡还将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园,通过基地示范带动,开发旅游产品,配套旅游观光设施建设,奠定旅游产业基础。大量种植的银杏、楠木等珍稀林产业,5至10年后都将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配套完善景区功能,发展运动养生、休闲度假特色乡村旅游。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雷竹 茶园 核心 茶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