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山西右玉县特色农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2013年,对右玉县丁家窑乡刘家窑村农民张福才来说,是一个好年景。今年,他在该村农业示范园区种了不到5亩地的黄芪种苗,纯收入2万元。而全乡的黄芪种植面积近400亩,仅此一项,收入就达160万元。

  丁家窑乡是右玉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右玉县把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工程来抓,不断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富农之路。1至9月份,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379元,同比增长18.24%。种植业:结构调整唱响增收曲

  金秋十月,正是右玉农民最忙碌的季节,在白头里乡野场村田间地头,记者看到,两台大型马铃薯收获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收获机在地头一路驶过,其身后白花花的马铃薯便铺在地面上,场面蔚为壮观。田间,几十个农民正在忙碌地把一颗颗土豆捡拾到袋子中,5辆小型拖拉机不断把装好袋的马铃薯从地里送到村里。

  在现场,笔者见到了右玉县田沃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郝凡:“我的1500亩马铃薯都是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种植。我们田沃农机合作社现有会员40多户,大型农机具30多套。合作社吸引了更多农民兄弟加入进来,从而带领全村人发展高效农业。今年主要以种植马铃薯、玉米、黄芪为主,其中马铃薯亩产就达到了3000公斤。”

  李达窑乡北岭梁本是一片开阔的平整地,面积有数万亩之多。过去,区域内各村的村民们将其分割肢解种植,支离破碎的块状田上长着各式庄稼。近年来,该乡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园区种植模式,全乡形成了七大杂粮种植园区。

  像这样靠着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园区增收致富的广大农村,正是右玉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右玉县已经建立起专业的种植业园区60多家,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50多个,建成各类蔬菜花卉苗木大棚5000余座。

  近年来,标准的养殖小区在右玉农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呈遍地开花、不断扩张之势,推动着该县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新城镇梁家店村是右玉县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专业村,现有奶牛养殖户36家,奶牛320头,奶牛养殖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这里,奶牛的养殖模式已经整整发展了三代,最初是个别户单独养,后来是全村人家家散养,现在是人畜分离的集中式小区化养殖,而养殖户们则成立了奶牛协会,由协会来实行统一饲料、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而在白头里乡白头里村,去年刚刚建成一座现代化的生猪养殖小区右玉县山远畜禽公司,其养猪条件和环境之好令每一个参观者感到震动:宽敞的砖混结构温控式猪圈干净、宽敞又舒适,现代化的喂食槽,自动化的触碰式饮水器,温暖的晒光间……目前,首批280头良种母猪已繁育产仔1000头。该园区集饲料配制加工、猪肉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是目前右玉县最大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

  截至目前,右玉县建成专业的养殖园区100多家,靠着发展养殖业,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300元。苗木产业: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平坦的土地、规整的畦垅,一眼望去,上千亩苍翠嫩绿的樟子松苗呈现在眼前。日前,笔者从右玉县右卫镇高墙框村了解到,村中126户人家,95户都靠种苗木致富,种植面积近2000亩,占到了全村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

  正在自家苗圃里浇水的刘玉才自豪地和笔者念起了他的致富经,“我种了100来亩,一亩地可以培育树苗2500株,一株平均50元,这100亩苗圃就值好几百万元呢,种树对咱老百姓来说确实不错。”刘玉才作为村里第一批靠樟子松致富的农民,5年的时间已经收入了300多万元。

  右卫镇高墙框村是右玉县苗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全县种苗业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每天约有来自周边的1000多人打工,每人每天的劳务收入80至100元,每年打工收入可增收3万多元。此外,春秋两季植树造林,每天有10至15车的苗木需要销往外地,种苗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运输业和餐饮业的发展,这两项产业每年带来收入达5000多万元。

  近年来,右玉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打造山西最大的苗木种植基地,实现“小苗木”向“大市场”的跨越。苗木产业成了右玉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共发展成规模苗圃300余家,苗木种植面积达6万亩,苗木年产量约1亿株,远销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等10多个省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马铃薯 种苗 苗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