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宁县朱口镇源色村,一座广西香猪养殖基地依山而建。青山碧水之间,毛色油亮的香猪们悠闲地觅食、玩闹。见有生人走近,它们灵活地爬上山坡,完全不见家养肥猪的“慢性子”。
养殖基地的主人名叫吴建华,虽逾不惑之年,但依然乐观、开朗、有拼劲。20多年前,吴建华到上海经商,干过汽车维修,经营过超市,积累了丰富的“生意经”。近几年,吴建华看到泰宁资源丰富,农业、旅游业发展迅速,他决定回乡创业。
源色村距泰宁县城约20公里,共有6个村民小组,1300余人,耕地面积仅2025亩,村民以种植烟叶、水稻为主。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加上人多地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2012年村财收入仅1.2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约5672元。
如何改变家乡面貌,带动村民致富?吴建华苦苦思索。朋友向他推荐了广西香猪。经过实地调查,吴建华了解到,这种猪虽然体型较小,但肌肉结实,腿脚粗壮有劲,抗病力强,而且不“挑食”。吴建华尝试用白水烹煮香猪肉,切成块、蘸点酱油,只觉得皮薄肉细,味美甘香。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2012年初,在朱口镇政府的帮助、协调下,吴建华流转了百余亩撂荒地、水毁田,开始了香猪养殖。
提起养猪场,人们常会想到拥挤的猪圈、横流的污水,但吴建华的基地却大不相同。他将香猪放养在山间,基地中有茂盛的草木、清澈的溪流,还有为猪群遮风避雨的整洁猪圈。香猪平时在山上“运动”,自然采食,并杂食巨菌草、黑麦草等牧草和玉米、薯类等杂粮,远离饲料添加剂,在自然环境中健康成长。
“要给小家伙们尝点‘甜头’,它们才会认家。”吴建华笑道。只见他撒下豆渣拌成的饲料,敲敲盆子,香猪们应声回窝。他介绍说,由于是放养,开始时,常有几头香猪钻进山里玩得开心,就不愿回来了。怎么办?吴建华想了个妙招,每天早晚各投放一次豆渣,吸引猪群按时“回家”,同时还能为它们“开小灶”补充营养,一举两得。
吴建华的广西香猪养殖基地产销两旺,在泰宁市场上,一公斤香猪肉价格约70至80元,而在上海等地,经过精加工的产品价格更高,市场前景广阔。然而,由于目前规模还是偏小,很多大订单不能接、不敢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提倡发展家庭农场,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今年3月,在泰宁县工商部门的指导下,吴建华完成了登记注册,他的“泰宁县朱口镇益民生态家庭农场”成为泰宁县首家家庭农场。目前,吴建华的农场存栏香猪约200余头,其中母猪近50头,预计年产值达80万元,纯利润20余万元。
随着生意日渐红火,村民们纷纷效仿,吴建华也热情地将自己的创业经验倾囊相授。
“吴建华的‘香猪农场’是我们的榜样,有了带头人,干劲更加足。”50多岁的源色村村民侯东贵说,他务农多年,家境比较贫困,在吴建华的鼓励下,也开始养猪,目前已存栏生猪近百头。
2012年8月,吴建华当选为源色村村委会主任。在他和村集体的不断努力下,该村引进了肉兔和肉猪养殖项目,并于今年10月引进了总投资1200万元的鳗鱼养殖项目,经济活力稳步提升。
“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壮大规模。”吴建华说。他计划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为周边村镇的农户提供香猪种苗、技术指导和后期销售,以点带面地扩大香猪养殖规模。
吴建华介绍,下阶段,他打算进一步流转土地,将自己的农场扩大至300余亩,将广西香猪的存栏量扩大到300至500头,打造“牧草—香猪—苗木—作物”的立体种养链。
■记者感言
抱团取暖共致富
在农村,外出闯荡成功的人不少。但像吴建华这样,已过不惑之年依然有勇气从零开始,致力于改变家乡面貌,带动群众共同发展的人却并不多。
土地流转、市场定位、技术学习,起初是“门外汉”的他,通过不断学习、积累,逐渐成为“土专家”。更难得的是,吴建华一心本着“抱团取暖”想法,计划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慷慨地为周边村镇的农户提供香猪种苗、技术指导和后期销售,以点带面地扩大香猪养殖规模,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得到实惠。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11-13/21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