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龙华镇龙门社区的黄帮乾,是一个种植食用菌的能人,多年来,他凭着高超过硬的种菌技术,种菌种出了名堂,在江津食用菌种植行业颇有名气,是当地“元老”级的“种菌”高手。日前,笔者慕名前往他的种菌场对他进行了探访。
种菌“老资格”
今年47岁的黄帮乾,平头短发,中等身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头脑灵活、精明能干。在位于龙门场上原老农机站的一间大屋子里,笔者看到黄帮乾正在指挥几个工人堆制种菌用的“营养土”。
说起种菌,老黄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我从1984年就开始在当时的‘江津县食用菌研究所’干这个,没想到一干就快30年了。”谈起往昔,老黄骄傲地说,尽管那时他的年龄小,但他的种菌技术却是一流的,当时他还当过专门负责生产的副厂长。后来单位解体了,“当时的同事都早已改行。那时一起工作的人,到现在还在吃这碗饭的,全县好象就我一个人了哦。”
自办种菌场
1999年,黄帮乾用自己多年的积蓄,购买了龙门老农机站的旧房子开始办起自己的种菌场。虽说种菌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但他也深知种菌不敢丝毫大意。黄帮乾说,别看一朵小小的菌菇,从配料、下种、“走丝”、到出包,把它种出来得有几十道工序,里面的讲究多得很,尤其是下种、消毒、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丁点的马虎,接种后得在培育室培育一个星期左右,等菌丝长满整个菌包后才移到大棚里生产,对大棚的温度也必须时刻注意,热了不行,冷了不行,湿了不行,干了也不行。“种植食用菌就好比养小孩,有时甚至比养小孩还要难。”
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黄帮乾的种菌场从小到大,到今天已发展到占地3000多平方、年产60多吨的食用菌种植场。
种出好效益
笔者在现场看到,八个长100余米、宽约30米用钢架搭建的塑料大棚排成两排,笔者走进其中的一个棚子,见地上排列有数十排的菌包,高有五层,整齐而有序,如同一支支等待检阅的士兵方队,显得很有气势。
“10月小阳春,现在天气不冷不热,正是种菌的好时候,这几天我们都在抓紧时间下种。这些菌包是在培育室培育好了的,有的已经开始出菌了,再过10多天全部长满了才有看头。”老黄介绍,目前他种植有平菇、蘑菇、金针菇、香菇、茶树菇和鸡腿菇等8个品种,这当中有生产快但价钱少的,也有生产慢但售价高的,老黄说,他的产品现已正式注册为“仙乾”商标,主要是“要丰富市场需求,适合不同的消费人群。”
老黄的脸上堆满笑容,他的这几个生产大棚,生产高峰期时一天可以收获1到2吨菌菇,他的产品主要是供应江津及重庆的一些市场,“去年的纯收入在10万左右,今年收入预计应该会更好一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10-24/13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