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景德镇市、浮梁县有关部门陪同下,多家省、市媒体深入浮梁田间地头或厂房车间,记录了浮梁县农业战线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发展
近几年来,浮梁县立足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支点,使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得以充分激发,农户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充分保障,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粮食生产一直保持稳步增长。近年来,浮梁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在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产业化水平上狠下功夫。也因此,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创造出佳绩,背后必然有成功秘诀。
对此,该县农村经济管理局局长许旭升作了详细解读:该县积极鼓励培育发展规模大户,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一方面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倡导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进行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发展,培植了一大批种养大户、加工大户、农机大户和家庭农场。目前,全县种粮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大户有274户,种植茶叶、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超过200亩的大户有536户,养殖生猪500头以上的大户126户,注册家庭农场8家,推进了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此外,该县还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合作化。在抓农民合作社发展中既重视增加数量、扩大覆盖面,更注重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增强合作社的自身实力和发展活力,提高辐射带动和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已注册成立各类农民合作社283家,入社农户7651户,辐射带动农户4.2万户,占全县农户数的75%;入社社员2012年户均纯收入3.12万元,增收普遍比一般农户高出近三成。
以浮梁县浮梁镇洋湖村的“洪盛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成立发展壮大的过程,颇具代表性。目前已成为浮梁县唯一一家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创始人洪少华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发现越来越多的农田闲置,于是,他带领数位志同道合的农民,在2008年3月7日成立了该合作社。由于运作模式灵活,合作社成立后发展迅速,现经营2450亩水田面积,预计今年粮食总产可完成1660吨,而去年1554吨的粮食总量已给合作社带来76.6万元的纯收益,年可分配盈余15.32万元。
洪少华接受媒体采访时,正在稻田里忙收割。他告诉记者,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将来通过合作社的平台,要和更多的村民一起种田致富。
壮大龙头农企推农业产业化
据该县农工部有关负责人向本网记者介绍,自2003年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以来,浮梁县积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实行政策扶持与协调服务并举,内资与外资并重,通过改制转化一批,扶优扶强壮大一批,招商引资新上一批,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新发展一批,培育形成了以茶叶、林果、优质稻、森林蔬菜和畜牧养殖等五大产业为主体的、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相结合,产、加、销相配套的龙头企业。
目前,该县有农业龙头企业257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32家。该县年销售收入达2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96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33家,5000万元以上的5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茶叶加工10家,粮食加工5家,蔬菜、食用油和肉类加工6家,种养、观光和销售型等企业12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25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6.5亿元,同比增长16%,比2003年增长2.2倍。农产品加工率大幅提高,农产品机械化、现代化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粮食加工由过去的大米加工为主向加工年糕、碱水粑、各类粉丝等精制食品转变,茶叶由过去的初制加工为主向精制各类高、中、低档红绿茶和茶饮料转变,茶油、猪肉等精制加工率明显提高。食用菌产业基本实现加工、冷藏、包装、销售一条龙。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7.7亿元,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8.9亿元,企业带动农户4.9万户,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1500元。
壮大龙头农企,进而对全县的农业起到助推作用,通过浮梁县昌南茶叶有限公司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该公司的法人代表胡益青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的成立背景及发展现状:公司在原储田茶场的基础上经改造新建,于2004年11月设立的私营责任有限公司。成立时,注册资金200万元。成立后的昌南公司,通过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新建了标准化加工厂房和新添加工设备105台套,迅速成为市级优势龙头企业,目前,公司拥有标准化茶园1600多亩,带动茶农茶园面积4500亩。以云滋雾养的浮北山区茶园为基础,着力打造‘昌南雨针’牌浮梁茶,该产品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优秀产品奖、江西省名牌农产品、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等诸多荣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10-22/21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