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中国大蒜看金乡 蒜合作社里的致富带头人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金乡县是驰名中外的“中华蒜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悠久的种植历史,每当60万亩大蒜喜获丰收时到处飘溢着诱人的清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杨建强用他的智慧和勤劳编织着梦想。

  熟悉杨建强的人都知道,40岁的他个子不高,却有一副结实、憨厚的身板,微笑的脸庞,黝黑的皮肤;他待人有着一副热心肠,做事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敢闯敢干。他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带领化雨镇47个村的千余户农民,组建金乡供销京信有机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万亩有机大蒜标准化种植基地,闯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致富之路,让金乡大蒜走出国门,大批量销往巴西、非洲、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带领农民成功致富。

  脚踏实地坚韧不拔闯出一片新天地

  科技创造致富路

  2002年之前杨建强一直从事着供销部门的基层工作,偶尔一次随社里去田间抽样考察,发现家乡有着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优越,十分适合发展有机大蒜种植出口。但老乡们却仍在进行初级大蒜种植,他看到苦于增收致富的农民,有的想到外地打工,有的想通过提高种植技术种出能出口创汇的大蒜。杨建强也不例外,反复在自己承包地里试验,2007年终于将有机大蒜种植成功,得到了国内外客商的青睐。这让他眼前为之一亮,心头为之一动。2008年3月,他毅然放弃了供销社的工作,回到阔别已久的农田搞起了有机大蒜出口外销。他从此便踏上了发展农业生产,实现有机大蒜出口创汇的致富之路。

  虽然杨建强了解些相关出口知识,但要真正自己创业,自我经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他蹲书店,汲取知识营养;跑市场,不忘了解行情。同时,他拿出了这些年积攒的20余万元,在化雨镇苏坑村外建起了一个占地8亩的大蒜加工收购点。虽然自己的父老乡亲家家都种大蒜,人们对种植大蒜并不陌生,然而要实现科学种植却是个专业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产业。一个半路出家的农民,掌握科学种植技术困难可想而知。然而最让他难受的是村民们不理解的目光和背后的风言风语,许多人以及他的亲友都说他傻,“好好的铁饭碗不要,回家种地受这份罪,何苦呢?”果然不出所料,2009年,由于对市场不熟悉,加之引种不合适,经营管理不到位,造成产量低,质量差,销售不畅,根本实现不了出口的预期目标。不但没有挣钱,还赔了不少。家人埋怨,亲朋好友更阻止,有的干脆就不让他再进行种植发展。

  有志者事竟成,机会总是留给有韧劲的人。杨建强坚信“事在人为”的道理,有了失败的教训后,他一方面买回大量大蒜种植、出口的报刊书籍自学,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另一方面还经常地向农业方面的专家请教,同时还自掏腰包到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方学习、考察,向种植能手虚心请教。通过学习,他明白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于是他紧紧地抓住科技这根弦,以科技为先导促发展,成立了济宁市嘉汇果蔬有限公司。

  坚守终使梦想变现实。到2010年,基地种植的大蒜产销两旺,实现了初次出口。杨建强淘到了第一桶金,当年他就获利50万多元。2011年秋,杨建强扩大了种植规模,种植基地达到500亩,公司实现利润200万元。2012年有机大蒜出口量达五千余吨,实现利润480余万元。

  拼搏进取供销指引创造辉煌新成绩

  合作社绘就创业蓝图

  创业的道路是艰辛和曲折的,杨建强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敞。几年来,他深深地认识到,没有农技知识种田不行,便自费从书店买回蔬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专业书籍,坚持自学,同时报名参加了农业广播学校函授班,主攻蔬菜种植技术的学习,很快掌握了科学种植基础知识。通过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将多项新技术配套实施,发挥科技与良种结合效益。2012年,有机大蒜种植基地面积扩大1500亩,并且建立了存储量7000吨的恒温库,实现了出口的第3次扩张。

  随着事业的蓬勃发展,杨建强思索酝酿运筹一个新型的农民组织,即党中央号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府和供销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按照“紧紧围绕为农服务宗旨,努力打造理念先进、业态现代、体制顺畅、管理科学、体系健全、功能完备、产业多元、实力强大的全新供销农民合作社”的思路,2013年4月16日成立了金乡供销京信有机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机大蒜种植基地达到3000亩,每亩实现4000余元收入,使社员实现增收千余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蒜 蔬菜 气候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