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硕果飘香。昨天是野生板栗“出闺”的日子,对于青川县苏河乡的栗子村来说,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慕名云集这里,争先恐后地品尝着漫山遍野的“原生态长寿果”――山村沸腾了,久居“深闺”的野生板栗也因此更显娇贵,成为我市又一张直观的产业名片。当地村民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的野生板栗至少可以卖到10元一斤。在他们眼里,那片片的栗子园,个个都是聚宝盆,棵棵都是摇钱树。
念好“山”字经 荒山种出“金元宝”
近日在青川采访,记者在苏河乡的野生板栗基地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漫山遍野到处都是野生板栗的影子,累累硕果早已挂满枝头,浓浓的栗子香令人陶醉。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河乡就以盛产板栗闻名,素有“野生板栗之乡”的美誉。如今,该乡又成为青川县乃至川北最大的野生板栗生产基地。基地所在的栗子村成规模板栗种植就达3200多亩,绿了山、增了收、富了农,成为当地农民的“绿色银行”,走出了山地集约开发与发展生态农业双赢的新路子。
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向此德深有感触地说,青川是秦巴山区扶贫开发重点县,自然特点是“七山二水一分田”,靠山吃山,变废为宝,稳固发展共有的,做强做大特有的,延伸发展没有的,山的文章做好了,农业发展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紧紧锁定“三大目标”,将生态重建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相结合,将发展经济林木与育林相结合,加速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誓向荒山要效益。他们在发展现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历史较为悠久的板栗文化,在该县苏河乡栗子村建设野生板栗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野生板栗产业,着力打造“野生板栗川北第一乡”。
农民当“庄主” 身边有了“取款机”
县长罗云告诉记者,目前,青川正全面建设集现代林业观光、乡村生态旅游、板栗文化于一体,生产、销售、加工、科研一条龙,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新品种栽植、新技术研究、新科技转化为一体,川北地区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野生板栗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基地),有效引领了林业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野生板栗第一乡”呼之欲出。
近年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安排,苏河乡始终把野生板栗种植、生产、销售作为统筹解决当地“三农”问题的重大政治任务,制定长远规划,组建了专门工作机构,使野生板栗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园区化,一片片的栗子园成了当地农民身边的取款机。
陈浩朋是苏河乡栗子村村民,从1991年就开始种植野生板栗,山上栽满了野生板栗,他原有的几十亩荒山,早已变成了板栗庄园,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农庄主”,每年都会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据了解,陈浩朋的庄园面积近几年不断扩大,板栗种植面积已达上百亩,已挂果的就有4000多株。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野生板栗营养价值极高,作为高品质的养生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初产期按一株产10斤板栗,市场最低价5元一斤来算,今年将会有近20万的收入。
政府当“红娘” 板栗“滚” 出大梦想
川北板栗看青川,青川板栗在苏河。其实,青川的野生板栗产业发展也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发展历程。以苏河乡的产业基地来说,前些年,由于缺少科学管护,很多板栗不挂果,农民辛苦一年,颗粒无收,大大挫伤了板栗种植户的积极性。
对此,县委、县政府积极帮助和引导乡党委政府带领板栗种植户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并为当地群众牵线搭桥,帮助他们对野生板栗进行品种改良。
2012年3月,广元市隆兴农业合作社把从河北省农科院引进的燕山优质板栗品种,对苏河板栗基地相对集中的1500亩低产板栗林进行了示范改造,并现场对板栗树嫁接和种植技术进行培训,使板栗成活率达95%以上,县财政每年还安排板栗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基地建设、管护措施、品种改良、科研开发、品牌保护、加工营销等政策扶持和奖励,惠及124户农民。在发展机制上,该县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协会+农户”等模式,建立了“产销联动、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规范完善了产品的产、供、销流通领域。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09-22/1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