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云南香格里拉:绿色财富 书写传奇




  生态多样性,造就了维西的产业多元化。

  按照生态立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思路,维西县在生态建设中,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把绿色真正转化成了金色的财富。

   维西县结合生态林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核桃、板栗、花椒、木瓜、青刺果、红豆杉等经济林木,围绕农民增收致富,引进龙头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基 地,推动生物产业大发展。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维西县就完成优质核桃密植型种植2.6万亩、73.5万株,核桃总面积达26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 3000亩,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6万亩,新增葡萄种植961亩,全县推广葡萄种植达2440亩;拖枝生物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完成投资500万元,生 物产业基地建设和加工规模不断扩大,以核桃、中药材为主的生物产业已逐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根本保障。

  水电产业发展迅速。里底、乌弄 龙梯级干流电站建设和托巴电站建设有序推进,倮马河、格登等中小型水电站相继竣工发电,维西水电装机容量从2007年的12.2万千瓦增加到2012年底 的22.2万千瓦,增长了81.96%。今年上半年,维西县水电建设再掀高潮,完成水电投资2.7亿元。

  “今年4月以来,我已经卖了两茬小白菜,收入1200多元,这要是在过去想都不敢想。”5月的一个早晨,保和镇拉河柱村老鸦树村民小组傈僳族农民蜂学春在维西县城农贸市场卖蔬菜。不到两个小时,他的菜就卖完了。蜂学春说:“现在我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种的菜很受欢迎。”

   老鸦树村民小组距维西县城4公里,是一个傈僳族聚居的贫困山村。去年11月,维西县在老鸦树建成了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基地一年至少可产两季蔬菜,每年 经济收入达126万元。保和镇政府负责人说:“老鸦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不仅是城镇居民的"菜篮子",更是傈僳族群众的"钱袋子"。”

  立足县情,在全县范围内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对于维西的群众来说,是一个增收致富的颜色、是个幸福的颜色。

   维西是中华蜂养殖的好地方,但散买散卖并不能给养蜂户带来多少收入。自维西县碧罗雪山生物资源公司改制后,彻底改变了中华蜂养殖散而小的状况。“现在一 般蜂农年收入可达7万元。”公司董事长张学军介绍,走企业化道路,“野生高原百花蜜”牌维西蜂蜜一路销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旅游业蓄势待发。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等一批旅游景点景区建设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据统计,今年1至6月,维西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09万人次、旅游收入2.69亿元。

  如今,从澜沧江畔到永春河边,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维西进入大开发、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同时又是开发与保护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维西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81857万元,同比增长233.58%,创历史新高。

  面对开发与保护的难题,维西态度坚决: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经济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维西县铁合金厂自2003年建成投产以来,噪声和烟尘扰民严重,2006年各级各部门对企业进行了督促整改,但收效甚微,维西县政府最终下决心关闭了该企业。不仅如此,维西境内的小矿山、小煤窑、小水泥厂等环保不达标的“五小企业”也烟消云散了。

  几年来,把好环境保护前置审批关,维西严格执行《环评法》和环保部门关于建设项目“四个不批”原则,但对于满足环境准入要求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维西又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力促项目落地。

  维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绿色发展中积累真金白银。

  看财富样本 “金子山”取之不绝

  从一个村寨的变化,我们来窥探一个生态创富样本,探寻维西县在生态优势变物质财富上如何独辟蹊径。

  巴珠村,一个坐落在维西县塔城镇深山密林中的藏族村寨。曾几何时,这里同样面临着要发展还是要生态的抉择。多年后,以生态为本,巴珠村走上了生态与产业共同发展的永续之路。

  1996年,当时生产出售原木是全县的支柱产业,坐拥丰富森林资源的巴珠村犹如抱着一座“金山”。一边是“一本万利”的“暴发路”,一边是贫困的现实,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巴珠村委会和村民们毅然做出了“绝不砍伐一棵树的”的选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桃 天麻 蜂蜜 红豆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