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水乡,稻香虾肥。“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潜江,再次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焦点。
5月16日,中国渔业协会正式将潜江市水产局起草的《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作为行业技术规程进行公布和实施。“虾稻共作”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克氏原螯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虾稻共作”是在“虾稻连作”模式基础上创新而来,变“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不仅提高了稻田综合利用率,而且克服了原有模式商品虾规格小、产量低、效益差的缺点。
首创“虾稻连作”成就世界美誉
潜江与小龙虾结缘,始于2001年。
当年春,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刘主权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小龙虾“虾稻连作”模式,一举解决了低洼田冬春撂荒问题,而且收到钱粮双增效果,同时还解决了出口加工企业货源紧张问题。
2006年,“虾稻连作”模式进入省委“一号文件”并被大力推广,使湖北一跃成为世界小龙虾养殖中心,并成就了“世界龙虾看潜江”的美誉。
为推动小龙虾产业标准化进程,潜江市在引导农民发展“虾稻连作”的同时,大力创新开展池塘养虾、虾鳅稻等多样化养殖模式,使虾农亩平纯利达2000~3000元,将“虾稻连作”模式的亩均收益成功提高3倍以上。
在此基础上,潜江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虾稻轮作”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程》、《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技术规程》,推出整套标准技术,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小龙虾人工繁育养殖一体化。
技术创新攻克“虾稻连作”弊端
“虾稻连作”功不可没,但尚存技术弊端。
“‘虾稻连作’采取在稻田开挖简易围沟方式放养小龙虾,导致了养虾和种稻的矛盾,一亩田只能收获一季虾。”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说,江汉平原上半年持续低温阴雨气候明显。而此时,许多小龙虾尚未长大,但稻田却到了排水整田、插秧时节,许多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规格不达标,不得不贱卖。
如何保证小龙虾长得大、效益高,又不影响水稻生长?
2010年始,水产专家选取部分稻田进行试验。通过反复比较试验,稻沟由原先的1米宽、0.8米深变成4米宽、1.5米深。如此一来,在稻田需要排水整田、插秧时,四、五月份尚没有卖出的幼虾就有了宽敞、充足的生长水域。等整田、插秧完成后,再放水,把沟内幼虾引放到稻田里让其继续生长。待到八、九月份的时候,幼虾长成,虾农又可收获一季,不仅有效解决了秋季没虾吃的问题,而且价格高,效益好。
采用此模式,原先要贱卖的小龙虾产量增了三倍,价格涨了近四倍。“一亩田两季虾,不仅可多产100斤左右成虾,而且一般都在一两以上,现价为每斤40元左右。”陶忠虎说。
“虾稻共作”再写潜江龙虾传奇
“一稻一虾”变为“一稻两虾”,不仅有效提高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而且克服了原有“虾稻连作”模式商品虾规格小、产量低、效益不高的缺点。
技术有了,要上升为理论。去年始,潜江开始起草《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经反复修改,十易其稿,《技术规程》最终形成。
技术规程出来后,再惊业界。
5月7日,中国渔业协会组织专家对《技术规程》进行严格评审,会上,众多国家级权威水产专家对放在案头的《技术规程》逐项仔细审阅。专家一致认为“此项技术代表了当前我国稻田综合种养最高水平。”
作为《技术规程》起草人之一陶忠虎激动地说,“虾稻共作”让潜江再次登上了全国稻田种养技术最高峰,小龙虾产业必将有更大飞跃,潜江龙虾品牌将更响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06-05/25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