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福建永泰县溪乾村:昔日“苹果哥”成了“苹果王”


 

福建永泰县溪乾村:昔日“苹果哥”成了“苹果王”

  一些人的幸或不幸,被我们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你所看到的的新闻。一天过去,新闻就成了旧闻,但却已改变了生活。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越来越不敢轻易相信他人。所以当谣言流传的时候,我们成为确实消息的发布台;当不公正的事件发生,我们介入调查,为了让内心不那么失望;当发现不合理的存在,我们发出声音,为推动哪怕一点点的进步。

  报纸上不断出现“正能量”字眼,有人捡到了很多钱,还给失主;有人从围观者中挺身而出,扶起老汉。维护本就该有的价值和道德观,是媒体的责任。

  当然,新闻改变生活,还应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帮助。帮助不幸的人摆脱困境,实现梦想。小到一个人的工作,大到一群人的前途。无数“他”的生活和梦想,因为我们的记录,发生了改变。

  即日起,本报推出“新闻改变生活”系列报道,回顾过去发生的那些印象深刻的记录,回访其中的主角,看看他们的改变,或许能得到前行的力量。袁健

  两年前,本报一篇名为《永泰山坡上大片本该长在北方的苹果熟了》的报道,让永泰大洋镇的农民汪孝光一夜成名,他通过5年不懈的努力,在永泰山区种出了大片苹果树,许多农技专家都感叹“实在罕见”。

  两年后的今天,汪孝光再一次吸引了各方的目光,不仅因为他的果园逐年扩大,更重要的是,他培育了十多万株苹果盆栽,将原本种在地里的果树栽进了花盆,成了不折不扣的南方“苹果王”。

  汪孝光的成功,让他承包的荒山成了旅游景点,也让附近不少村民找到了致富商机。借着“北果南种”的神秘色彩,短短两年内,苹果园附近已经先后冒出了多家“农家乐”和“度假屋”。

  永泰“愚公”移苹果五年

  前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永泰县大洋镇的溪乾村,刚走进汪孝光的家,目光就被他家客厅上一面墙所吸引,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照片,都是汪孝光和领导、专家在果园内的合影。

  汪孝光曾经是一名失足青年,24岁刑满释放后,先后到江西、北京等地承包建筑工地干活。2006年,他在北京认识了一位专业种植苹果的朋友。

  “他告诉我,有一种苹果或许可以在南方种植。”汪孝光说,他在大山里长大,开荒种树是强项。

  2007年年初,汪孝光辞掉工作回到永泰老家,承包了187亩荒山,用了一年的时间,将荒山开垦成果园,第一批种下200棵苹果树,共十多个品种。

  “2009年,第一次看到结出小果子,我眼泪都掉出来了。”汪孝光说,为了种苹果,他倾尽所有的积蓄,还四处借了不少钱。

  遗憾的是,由于后期养护不当,落果严重,到了收获季节,满山的果树只剩下9个苹果,汪孝光也因此欠下了一屁股债。村里很多人都劝他放弃,她妻子苦劝无果,也气得回了娘家。

  “就是这9个苹果给了我信心。”汪孝光说,他总结发现,有几个品种的果树挂果率较高,而且长势良好,他咬咬牙,一口气又引进了2000多棵树苗。

  2010年,汪孝光在对比了上千棵果树后发现,有不少果树因为营养过剩,无法挂果,通过一番摸索后,他拿出了1000棵果树做赌注,大胆地对果树进行了树干环剥,再加上生物药剂。正是这次冒险的实验,让汪孝光的果园在2011年迎来了第一次大面积挂果。

  本报报道“苹果哥”火了

  汪孝光整整5年的钻研,让1000多株本该长在北方的果树,在南方的山坡上成功挂果。但这些苹果就像藏于深闺人未知的美女,如何让人相信这些苹果产于南方的山坡,成了摆在汪孝光面前最大的难题。

  2011年7月7日,汪孝光拨打本报热线求助:“希望你们能帮忙报道一下,让更多人知道这种苹果,也解决苹果的销售问题。另外,希望你们帮我问一问,能不能申请农业补助,或者贷款也行。”当天本报记者就赶到永泰。

  7月8日,本报对汪孝光和他的果园进行了报道,许多读者都被他的执著所感动,汪孝光和他的苹果也一夜成名。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首次采摘的600多公斤苹果,每斤卖到了20元左右,短短几天就被抢购一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苹果 果树 种子 休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