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元市青川县马鹿乡衡柏村九组,一位曾经靠打渔为生的村民,修建养殖场,引来山泉水,发展大鲵养殖产业,如今年收入逾千万,演绎了一段财富传奇。
5月2日,记者来到青川县天和大鲵生态养殖场,向传奇的创造者——40岁的村民王光模,讨教他的财富秘笈。
秘笈一
仿生环境 专家护航
2001年,王光模成立了青川天和大鲵养殖场发展有限公司,开始驯养大鲵幼苗。
“娃娃鱼对水质要求特别高,用山间泉水,与娃娃鱼的生长环境完全一致,才能保证娃娃鱼的质量。”王光模说,这里山洞的清泉四季不断,始终恒温在12度,他在洞口砌了一个一米见方的水池,使用了10多年,至今里面仍然没有一点水垢,可见水质之好。
2011年,他聘请四川农业大学名优水产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帮助设计规划,在自家的坡地上,平整出一块15亩的平地,自筹资金650万元,建起了500平米的幼鲵养殖池、500平米的室内种鲵孵化池、1340平米的商品大鲵池和2500平米的仿生态繁殖池。
按照专家要求,王光模的养殖基地采用了室内工厂化、立体型和室外仿生态的喂养模式。
秘笈二
建野驯池 保持野性
王光模用大盆从室内养殖池端来一条5斤多重的种鱼,刚一放进室外的野驯池中,一条2寸多长的小鲫鱼刚好游了过来,它猛地一口咬去,直至小鲫鱼死去,娃娃鱼才松口。
“娃娃鱼都是晚上天黑了才进食,现在太阳光强,它即使咬死了也不会吃的。”王光模用棍子想把这条娃娃鱼挪动一下,它突然转身,对着棍子就咬了下去。
这种野驯池也是王光模的独创,他修建了一排共15个野驯池,每个长1.22米,宽2.44米。中间2米对宽的水池内流水不断,水深20公分,是 晚上娃娃鱼出来觅食的场所,而水池两边各1米则是娃娃鱼的“休息室”——上边用石板盖严,洞口水深15公分,呈斜坡状,留有半米左右的沙石地。“娃娃鱼晚 上吃了东西就在沙石地上休息,白天它们一般在洞内休息。”
“只有这样,才符合野生娃娃鱼的习性,产出的娃娃鱼幼仔也才有野生娃娃鱼的习性,抗病性也强。”王光模说,从开始养殖娃娃鱼至今,他还从未使用过药品、人工饵料,而他养殖的娃娃鱼也从未出现过病症。
秘笈三
野生种鱼 抗病性强
为了保持娃娃鱼的野生习性,王光模所有的种鱼都是产自青竹江、嘉陵江流域的野生娃娃鱼,他花了整整13年,也只寻觅到种鱼61条。
王光模带着记者轻手轻脚走进室内大鲵饲养池,借助昏暗的灯光,记者见到每排房内都有两排水池,每个水池内都养殖着娃娃鱼,有的池子仅有一条,有的养殖两条、三条,而最多的却有20多条。
“这些娃娃鱼都是按照大小喂养的,分开后便于投食。”为保证娃娃鱼的品质,王光模不仅使用山泉活水饲养,喂养的食料也全是青竹江内的小鱼、小虾、螃蟹,因而每条娃娃鱼都是体格健壮,异常凶猛。
“那条2斤多的娃娃鱼要单独喂养,只要它跟别的娃娃鱼在一起,就要打架,幸好我们都是仿生态养殖,娃娃鱼体质都很好,即使把脚咬断都能自行治愈。”王光模说。
2012年,王光模终于申请到了 《水生野生动物驯养证》、《经营利用许可证》,第一次将自己养殖的部分娃娃鱼变成了现钱。“去年下半年,我就卖了300多条3斤以上的二代种鱼,每条2万 元;卖了1000多条2斤以上商品鱼,2000元一斤;卖了700多条小鱼苗,一条也在1000元以上。总共卖了1000多万元。”王光模说。
品质好自然买的人多,陕西、江西及省内绵阳、德阳、安县等周围市县的养殖场都瞄准了他养殖的娃娃鱼。但是由于仅仅只有两对种鱼产仔,而去年产仔也仅仅才1000多尾,供不应求。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3-05-07/17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