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扎根泥土为乡亲 致富路上不歇脚


  “当村支书很忙很累,但看到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再忙再累也值得。”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五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世荷这样告诉记者。

  当村支书,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到底如何“忙”、怎么“累”,“值”在哪里?今天,记者见证了陈世荷忙碌的一天。

  对农民有益的事

  选准要一往无前


  8时30分,陈世荷来到了五一村委会办公室。等村干部、合作社理事等到齐,会议开始。“我先通报下一季度合作社瓜菜销售情况吧。”陈世荷兼任五一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开场就直奔主题。

  “下面,大伙儿再议议增加设施大棚面积这项工作该如何细化?”陈世荷抛出话题。

  “发展设施农业,要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当务之急要把咱们的具体计划报上去”“搭建大棚,还要培育设施种植大户,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到田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来。

  陈世荷详细记录大家的发言,他说,“大棚设施能减少虫害,提高瓜菜产量品质,平均一亩地年收益高达1万多元。虽然大棚投资较高,但对增加农民收入有益。只要咱们心里想着乡亲,再难的事也一往无前。”

  摘掉贫穷帽子

  做共同致富带头人


  上午10点,会议结束,陈世荷要到田里去走走、看看。

  天空中飘着细雨,陈世荷站在田洋边,尽管眼前一片怡人的春色,可他无暇欣赏这美丽的春景,村里部分田洋排水设施亟待改善的问题让他愁眉不展。

  “上个礼拜,下了场大雨,有些田地积水排不出去,瓜菜被浸泡烂掉,让人心痛啊。村民盼农田整治的心情迫切,记者啊,你能给反映反映吗?”陈世荷说。

  “陈书记,你来啦!”一看到陈世荷,村民吴其烈热情地过来招呼。

  在瓜菜大棚里,吴其烈看着一片片长势喜人的苦瓜,脸上的喜悦掩饰不住。然而,前几年,这里的村民却一直摆脱不了“不想种瓜菜,只想种水稻”的旧思想。

  五一村委会辖有卜史、托村、永沃3个自然村,全村共有496户2109人。2004年,陈世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之前,老百姓生产单一,当时村里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

  五一田洋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发展反季节瓜菜生产,陈世荷组织“两委”干部和党员,到村内广泛宣传种植瓜菜的好处。他还定时定点联系农业科技人员,组织群众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做好科普惠农兴村的宣传,组织实施好惠农工作,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科技服务。

  在陈世荷组织、带动下,如今五一村农民种植椒类、豆角、小南瓜、叶菜等,成为海口市最大的冬季瓜菜基地,全村的人均收入也提高到9000多元。

  打出品牌

  谋划长远发展


  “以前卖菜,要挑菜走10多公里到龙塘去卖。如今,村里修好公路,收菜的汽车直接能开到地头。”村民吴贵梅说,以往闭塞的环境让村民们苦不堪言。

  吴贵梅清楚地记得,为了修路,陈世荷不惜双手抱拳向人“求情”,“修路,除了政府投入,还有一部分要村里自己想办法,陈书记低下身子四处"化缘"把路修通。”

  “现在村里风气好,大家都有事干,有钱挣。村里党员活动室、阅览室都有,还搞了一个休闲广场,妇女忙完农活儿,常聚在一起跳健身舞。”吴贵梅说。

  五一村的面貌在一点一点改变,陈世荷的心里又开始了更长远的谋划。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过考察论证,确立了依托“品牌”发展的思路。

  “我们要打出"五一田洋"品牌,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由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按照有机蔬菜标准,农户种植,公司统一销售。”陈世荷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大雨 苦瓜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