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四川攀枝花:山乡铺出致富路


  2012年,在“挂包帮”活动中,全市各级部门(单位)共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705次,培训农民53836人;共发展优质果树9.7万亩,发展 优质蔬菜1.94万亩,发展养殖生猪2.2万头、牛羊2.1万头,养殖水产0.025万亩,养殖家禽9.6万只,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728元,比 2011年增收1101元。

  “挂包帮”活动为山乡铺出了一条条致富路。

  真情“挂包帮” 农村大变样

  三月份的海塔村,风光正好,景色迷人。桃花、梨花、油菜花竞相开放,路边的香水莲花、波斯菊迎风摇曳。往来的游客或在花丛中拍照留念,或到农家小院品尝特色美食。借着“三花节”,海塔村的农家餐馆们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我们海塔现在可是"世外桃源",有山有水有花,来这儿看花玩耍的人比往年多出好几倍。”海塔村村民张勇自豪地说,“现在我们村民的日子好过多了,许多 人都开起了农家乐、小餐馆。像我开一个十来平方米的农家餐馆,每个月的纯收入能达到4000元以上。”张勇告诉记者,这多亏了“挂包帮”单位,帮助他们规 划村里发展、谋划挣钱路子。

  海塔村位于米易县撒莲镇,是市国资委的定点联系村。2010年海塔村被省政府授予“绿化示范村”和“乡村 旅游示范村”称号。当时,由于各方面原因,海塔村旅游业发展十分缓慢,旅游收入所占比重非常小。市国资委针对海塔花卉单一、花期短的情况,在市台办、市科 技局的支持下,引进了台湾九品香水莲花、波斯菊、蝶恋花等花卉到海塔试种,获得了初步成功,为海塔景区增添了新的旅游元素。同时,又两次邀请台湾“九品香 水莲花园区”董事长林朕古做客海塔,向干部群众介绍台湾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情况,进一步树立了村民发展旅游的信心和决心。

  在“挂 包帮”活动中,我市以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核心,注重在“一村一品”上下功夫,帮助农民提高了收入。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单位)坚持走产业化发展扶贫之 路,积极发挥人才、技术、项目等优势,按照市场的需求,指导并帮助帮扶村发展优势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农家旅游业等具有市场竞争力又适宜当地发展的特色产 业,并引导推荐农产品向深加工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并确保农民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告别“等靠要” 再累心也甜

  在碧波荡漾的二滩库区,村民马代发一边忙着给鱼投放食物,一边对记者说:“今年,这260箱雅鱼可以带给我近百万元的纯利润。虽然这3年很累,但靠自己的本事挣钱,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马代发是盐边县红果乡岔河村村民。岔河村位于二滩水淹区,山高沟深、耕地少、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致富。过去,马代发和其他村民一样,种植 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一年收入仅3000元左右,一家人生活都成问题。马代发在“挂包帮”小组的帮助指导下,告别了“等、靠、要”的思想,靠贷款和东拼西 凑的钱搞起了网箱养殖,走上了勤劳致富的路子。现在,在红果乡岔河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搞起了水产养殖。

  在“挂包帮”活动中,我市注重 扶智与扶志相结合、“输血”与“造血”良性互动。各级帮扶单位从“软件”建设着手,按照市场需求,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帮扶村资源优势,指导农民大力发 展优势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农家旅游业等,并广泛开展农技培训,确保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为进一步发挥好“挂包帮”活动这一有效载 体,2012年,市“挂包帮”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市水务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科协等单位,举办了“送知识传技术,惠民生促和谐”全市2012年 “挂包帮”农技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活动确定了34个培训主题,涵盖了全市特色农业产业的大部分内容,举办了22场理论培训班,先后12次组织专家到田间地 头进行现场操作指导,共派遣专家近50人次,发放各类资料近7000册,辐射全市44个乡镇和80%的行政村。

  “种它一面坡,收得一 土锅,用钱靠救济,住在土掌房,一年只有半年粮;通过政府"挂包帮",水泥地板石灰墙,玻璃窗子盖瓦房,家家都把果树种,门前修个养鱼塘,再养猪羊来配 合,有的买汽车、有的盖新房。”这是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村民鲍和成自己编的一首打油诗,或许它可以诠释我市开展“挂包帮”活动后,帮扶村群众不断提高的生 活质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莲花 农民群众 花卉 果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