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广西东兰大石山区群众易地扶贫搬迁致富记


春节前夕,记者走进东兰县易地扶贫安置点,一排排新建的楼房拔地而起,从大石山区喜迁新居的移民群众,笑意荡漾在脸上,喜悦爬上眉梢。

搬出山沟沟 解了六大难

准备过新年了,外出务工的29岁青年覃培真回到老家,高高兴兴地将家具搬进新房。“原先住的地方在大山里,不通电、不通水、也不通路,从镇政府走回家要两个半小时。现在,新家就在公路边,十分方便。”

覃培真一家有6口人,原是东兰县三石镇仁合村弄四屯人。2009年,他和泗爷、美逢、四合等几个村的125户人家集体搬迁到三石镇的多娴安置点。他告诉记者,他家以前住在山沟沟里,交通不便,年货不好买。今年春节,他去县城买了好多年货。这些年,他和妻子外出务工挣了十多万元,现在新房建有三层半高,建筑面积共260多平方米。

“群众渴望改变生活的愿望非常强烈。”同行的三石镇镇长韦成介绍,该安置点最初的指标只有90多户,提出申请的却有四五百户。针对此情况,政府多方向上级争取名额并通过集资,使名额增加到了125户。房子由群众筹资自建,征地费由政府补助2000元/人,最高补助1万/户。水电路、道路硬化、绿化等公共部分由政府无偿实施。

据了解,东兰县至今仍有1.2万户4.65万人生活在边远、高寒、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近年来,该县充分抓住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机遇,以就地、就近、小规模集中和“插花安置”为主,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群众住房难、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的“六难”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十一五”期间,东兰县累计投入资金4421万元,先后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42个,解决11个乡镇43个村屯1507户6912人的居住难题,建设搬迁群众住房11.167万平方米、乡村道路47公里、人畜饮水48处,铺设人畜饮水管道112.5公里,架设电路50.5公里。

发展多种产业 打造致富家园

在三石镇那桑安置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气派的村门,上书“洪福山庄”,村门是群众自发筹建的。该新村是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三石第一安置点,村里56户均为壮族人家,来自美逢、板文等5个行政村。

居住在此的原美逢村村民韦盛锋说,搬迁前,交通极为不便,大人送小孩去村部小学念书,一天要将5公里的山路走2个来回。“现在家就在公路边,送小孩读书、回家都很方便。”韦盛锋回忆,6年前刚申请安置时,其中一户黄姓人家因为穷,借钱交了1万元押金,“当时户主连5元钱路费都拿不出,还是借的。现在,他不仅建好了三层半的楼房,还买了小车”。目前,整个新村已经拥有了8辆小车。

从大石山区搬迁到安置点的群众,通过劳务输出、畜牧养殖、商贸流通、发展高效农业、种桑养蚕等多种渠道增加收入。其中,劳务收入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在武篆镇和三石镇两处安置点,每年共有近200名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年劳务总收入300多万元。目前,搬迁户年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的不足800元,增加到现在的2600元左右。

培育后续产业,提升造血能力

搬出大山天地宽,群众生活有盼头,日子一天比一天滋润。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府信心更足。“十二五”期间,东兰计划搬迁安置移民4521户2.03万人。2011年至2012年,该县已争取到易地安置中央投资项目24项,规划搬迁1128户5289人,总投资3282万元。截至2012年底,24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841万元。

在下一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东兰将加大培育后续产业,提升造血能力。“要从小范围逐步扩大规模,并从乡镇村屯向城镇推进。”该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该县已规划城区周围几个较大的安置点,如东兰镇马洞安置点、向阳小学附近安置点和拉普安置点等,每个点计划安置100至200户,主要安置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和生产生活条件困难的村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外出务工 绿化 新农村建设 劳务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