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山东青岛“蛙人”开始忙碌捞参人


  有着几十年捞参经验的董家河村民薛勇告诉记者,早年间“除了将捞海参作为主业以外,冬天捞鲍鱼,夏天捞海菜,保证一年四季都有收入。”薛勇说,现在他们都是给个人承包的海参养殖区捞参,一个经验丰富的“猛子”一天在海参养殖区可以捞上千斤海参。如何应对暗流、熟知附近海域水下地形以及对于海参习性的了解等等,这些都是捞参人在实践中的必修课,“这里面的‘道道’不是一天两天能搞明白的,所以即便是专业的潜水员也不一定能干得了我们这行。”

  薛勇说,普通职业有个头疼脑热或许可以继续工作,但捞参对于个人健康情况的要求近乎苛刻。“发烧感冒甚至牙疼都不能下水,不然很有可能将小病搞成大病。”

  吃这些苦实际上都是为了“上岸”做准备。薛勇告诉记者,不少捞参人都靠着卖海参积累的资金“上岸”谋求出路,尤以搞海参养殖为主,并且纷纷开启品牌海参连锁店,逐渐向产销一体过渡,“很多买卖都做得很大。”

  如今,张焕光和薛勇都已经年过四十,“这个行业实际上更适合30岁左右的小青年干,我们再过几年就彻底干不动了。”

  “上岸”者说“蛙人”耗费十三年青春

  “上岸”开连锁店卖海参

  对于2003年就已经“上岸”经营自己海参品牌的尹宝昌来说,十三年的“捞参”经历在他的人生履历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时至今日,依然让他感慨良多。

  1991年,在金沙滩附近一个名叫烟台前的小渔村中,刚满16岁的尹宝昌和村里其他的年轻人一样,没有任何潜水设备,仅凭借着良好的水性,在浅海“赤膊上阵”捞海参。当年的尹宝昌还是一番孩子心性,只是靠着“跟同龄人比比谁捞得多”的心理边玩边干,但这个过程中,尹宝昌还是积累到不少的捕捞经验,“每次憋气一分钟,有一次捞不上来的(海参),我就浮上来换口气再凭记忆下去寻。能根据海参的粪便痕迹确定海参爬行的路线,摸到的海参常常都是罕见的‘巨无霸’……”。

  这种“优哉游哉”的捞参生活一直持续到1995年,20岁的尹宝昌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条5米左右的小舢板,经常前往远海的深水海域中捕捞海参,成为了真正的渔民。这时的他才真正感受到长期处于“水平面以下”的种种心酸。由于长期在深水作业,尹宝昌落下了“水压病”,“直到现在,每到早上七八点钟,也不知道是潜意识还是生理反应,头痛得厉害。”而尹宝昌提到的“上午七八点钟”,正是当年他准时出海捞参的时间。

  当时,他心中只有一个简单的信念:“趁着年轻,攒足本钱,尽快上岸经营点小买卖。”1997年,尹宝昌与同船的伙伴分道扬镳,每天一个人去深海区捞参。“一般来说,一个船上最少要两个人,一个人负责‘下水’(捞参),一个人在船上负责空压机的正常运作以及观察海面周围的动向。”但多一个人就多分一份钱,尹宝昌为了攒足上岸的资本,常常冒着巨大的危险下潜到20米进行作业。

  眼看着要攒足本钱、顺利上岸,命运却跟尹宝昌开了个玩笑。1998年,他拿着八年间靠捞海参攒下的八万元钱投资鲍鱼养殖,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刮得血本无归。这时的尹宝昌又几乎是抱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态,再次返回到深海之中――其他捞参人每天潜水3、4个小时,而他最多时达到10个小时;风大雾大的恶劣天气他也照样出海,海面下的暗流湍急,他就用手扒住礁石,一点点地向前挪动着,仔细地搜索着水底的每个角落;而罕有人敢去的、暗礁丛生的偏僻水域,他也是经常光顾,而且往往能够找到沉船,“发现了沉船就相当于找到海参‘宝藏’,大大小小的海参够你捞上一整天的,赚上个几千块钱没什么问题。”

  正是这副拼命三郎的架势让尹宝昌在短短的四年时间中挣到了十几万元,靠着这笔钱,他终于开起了自己的海参零售店,满打满算,这段艰难的“上岸”之旅整整耗费了他十三年的青春。

  下深水氧气管破裂

  惊心动魄侥幸脱险

  在讲到冒着巨大危险深水下潜作业时,尹宝昌告诉记者,几次命悬一线的经历让他至今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其中两次尤为惊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积累 台风 霜降 月季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